返回首页

国联安基金章椹元:科创板为中国“硬科技”崛起营造沃土

国联安基金量化投资部总经理 章椹元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科创板已成为硬科技公司的聚集地,星光闪耀。从世界科技发展史来看,每一轮科技革命的推进,都离不开金融领域的支撑。

  上世纪70年代,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涌现出许多高科技企业,这些企业迫切需要通过融资来发展,但当时的纽交所对上市企业有着较高要求,于是纳斯达克(NASDAQ)系统上线,为无数发展初期的美国科技企业提供了融资途径。上世纪90年代,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浪潮席卷全球,科技企业受到市场热捧,纳斯达克市场开始走入全球投资者视野,其欣欣向荣也成功反哺了上市的科技企业。

  整体来看,纳斯达克诞生于美国政府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需求。而纳斯达克市场的诞生,也完美对接了美国中小科创公司的融资诉求,为美国初创企业的成长提供了有效融资途径,成功填补了美国资本市场从风险投资到IPO之间的链条短板。在资本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下,大浪淘沙后,诸多伟大的公司得以在纳斯达克市场孕育,并成为引领美国经济增长的引擎。

  进入21世纪,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世界格局调整中,哪个国家率先建立契合此次科技革命的金融体系,在变革中就将占据有利地位。

  而此时的中国,正处在从“模式创新”到“科技创新”的拐点。在人口红利消失的压力面前,我国迫切需要释放新的创新红利,推动我国经济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以支撑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抢夺制高点。

  与此前互联网时代的技术形态有所不同,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以光电芯片、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为代表的“硬科技”成为核心。“硬科技”具有极高技术门槛和技术壁垒,需要长期研发投入、持续积累才能形成原创技术,因此,来自金融市场的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

  科创板自推出之时便确立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的定位,这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主要任务由助力国企融资、改革,向实现转型升级、推动科技创新、打赢科技战转变。

  中国资本市场本身就产生于经济转型的特殊需要。利用其融资功能为经济建设筹集资金、推动经济要素市场化配置,是中国资本市场的立足之本。可以说,如今的科创板发挥了很好的引导作用,让投资者开始关注目前研发投入较大的硬科技企业。在国产化加速替代的大背景下,科创板所引发的投资热潮将为这些硬科技企业提供“血液”供给,在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培养专业技术人员、补足运营资金等多方面推动我国硬科技产业发展。

  科创板的出现,不仅对于中国科技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中国投资者同样意义重大。发展至今,纳斯达克已云集了包括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Facebook、英特尔、特斯拉等不同行业的全球科技巨头,而这也是投资者对于科创板的期待。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科创板的出现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造就的结果。随着国内市场改革有了初步成效,全球资本市场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越来越多的中概股选择回归国内资本市场,从2018年开始,阿里巴巴、网易、京东等回港二次上市。除了港股市场外,日益成熟的科创板同样具有不小的吸引力,成为独角兽IPO的优先选择。

  这些巨头的加入,不仅极大提升了科创板在世界资本版图中的地位,也为科创板的投资价值镀上了一层光环。以最具代表性的科创50指数为例,自2019年12月31日基日以来,截至2020年12月17日,科创50指数累计上涨39.26%,远超同期沪深300指数10.92%的涨幅。

  这个成绩并非偶然。多元包容的发行上市条件,为未盈利企业、红筹企业、特殊股权结构企业打开了上市之门;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发行上市审核制度,有效助力科创板上市公司把好质量关;市场化的发行承销机制、试行保荐跟投制度,加速形成利益约束和声誉约束,促进合理定价;创新的交易机制和投资者适当性制度,保障了市场的活跃度和流动性;弹性的股权激励、高效的并购重组、简化退市流程等,不断优化上市公司持续监管……所有这些,都为科创板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创板关键制度创新经受住了市场检验,市场化、法治化的理念在科创板先行先试,科创板也初步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动改革向纵深迈进。

  诞生仅一年多的科创板虽然还很“年轻”,但笔者相信,未来中国版的微软、苹果、特斯拉正从这里起航。我们将有机会,见证更多属于中国自己的伟大科技企业从这里崛起。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