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荡市成就量化策略 追热点不如稳扎稳打
拥有海外金融背景并在A股市场历练数年的上海某基金公司量化投资部门负责人齐显(化名)今年春节前后,见了很多拨人,不光是业务上的,还有一些想挖他的人。他自己也动了想走的心思,在他看来,当前量化投资正站在风口,跳槽其他公募机构或直接去私募,可能是不错的选择。
2016年,并不太平的A股市场,让分散投资、分散风险的量化投资成为一匹黑马,不论是主动型抑或被动型量化策略,都取得不错的成绩。2017年,在A股持续震荡、股指期货有望松绑等刺激下,量化策略有望成为未来一段时间不错的投资选择。一时间,大幅加码量化的机构大有人在,但对多数机构来讲,量化仍是“基本款”,是多策略架构中的一部分。
震荡市成就量化策略
2016年的震荡市,股票型、混合型基金日子都不好过,但却成就了量化基金的“春天”。Wind数据显示,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2016年平均回报率分别为-10.43%和-13.57%,而成立满1年的主动量化基金则以-2.48%的平均收益率明显占据优势。
公募量化基金中,一些明星产品表现出色。数据显示,景顺长城量化精选基金2016年业绩在689只股票型基金中居前15%;景顺长城量化新动力基金尽管成立不足6个月,却创造了6.09%的正收益。华泰柏瑞旗下的华泰柏瑞量化优选、华泰柏瑞量化驱动、华泰柏瑞量化增强近1年收益分别为18.55%、15.52%和13.52%;华泰柏瑞量化智慧和华泰柏瑞量化先行近1年收益分别为20%和18.8%。
私募机构方面,格上理财数据显示,去年12月,受货币政策收紧预期提高、保监会严查保险资金、国际经济局势动荡、资金外流等多重利空影响,股市全线下行,沪深300指数跌幅为6.44%,中小板下跌6.23%,创业板指下跌10.12%。这样的背景下,12月私募行业平均收益为-2.67%,股票型基金以-3.49%的平均收益垫底,一直收益颇高的管理期货策略在12月也小遇挫折,平均收益为-1.18%。而量化复合策略则以0.55%的平均收益成为12月收益最高的策略。
“量化策略的核心在于投资标的选择的客观化和投资分散化也即风险分散化。一般而言,就股票量化策略来讲,量化可以相对客观地选择个股,做有限的择时,然后就是分散投资,按照策略布局安排,阶段性调整投资标的和持仓情况。可以说是相对机械化和被动的投资策略。也有部分量化产品还有各种形式的对冲策略,这样的复合策略相对灵活主动。”招商证券分析人士表示。
量化基金的凌厉攻势能否持续?多位人士表示,量化策略有望成为未来一段时间不错的选择。2017年的A股,短期看,仍是震荡走势。在震荡行情下,量化分散投资仍站在风口。
稳扎稳打加码量化
量化策略的逆市表现引来机构的密集布局,仅公募基金方面,近期就有长盛量化多策略基金、华安事件驱动量化基金、中银量化精选基金等多只量化基金产品面世。私募方面,量化策略一直是私募机构决战市场的“法宝”。“在私募行业,一些机构就是以量化的一招鲜而著称的,不论是股票量化策略还是期货量化策略,私募机构玩得都很好,部分资金体量适中的机构在量化策略上表现出色。”私募人士如是说。
量化不一定能让你赚翻,但一定不能错过,成为很多基金机构的共识,在这样的背景下,基金加码量化策略热情高涨。
据齐显介绍,跟他接触的基金机构中,部分机构对量化策略“热烈追捧”。“有接触过小体量的私募机构,对量化的一招鲜趋之若鹜,开出的薪酬条件十分诱人。但是对方提出的量化策略是‘改良版’的,所谓的改良就是部分舍弃量化策略核心的风险控制,而是去追求效应的不成比例的放大。相信这样的‘改良版’量化策略是当前不少机构追求的。公募机构在量化上的布局则相对谨慎,有的基金公司正在组建量化团队,公司对量化的基本态度是将其作为多层次产品结构中的一个部分,可以有单独的量化产品,也希望为传统的股票基金、期货基金等注入更多的量化因子。总体来看,机构现在对量化人才非常渴求。一些国外的量化人才也在加速流向国内,我参加的几个微信群里,经常看到有新回国的量化交易员、分析师等等,大家都是冲着国内的机会而来。”
这样的火热,虽然对齐显这样的量化管理人来说是不错的机会,但对量化行业来讲,齐显有自己的担忧。
齐显认为,从国外的经验来看,量化策略永远是一部分稳健型资金青睐的对象,在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量化策略的市场占比一直有着自身的天花板,“量化策略基本上是对应相应的风险偏好的,量化并不是一个可以跨越风险偏好、满足多种投资需求的策略,国内量化的快速发展存在过热的现象。”另外,量化策略之所以能成功,在于其与市场整体环境的“异质性”,如果市场投资者大量采用量化策略,量化策略同质化到一定程度后,其收益的稳定性将大幅下降,量化策略的大面积趋同,甚至可能产生策略的“共振”效应。国外的投资经验显示,量化策略只是“平滑”风险的一种手段,在市场大幅波动甚至出现危机之际,量化策略并不一定能起到规避风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