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产品同质化 竞争白热化 探索两万亿ETF市场创新发展破局之道

王鹤静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自2004年12月国内首只ETF发行以来,2020年10月国内ETF整体规模首次突破1万亿元。在随后短短三年的时间里,ETF发行市场迎来大爆发。2020年10月,国内ETF数量仅有367只,而截至2023年10月13日,国内ETF数量已迅速增加至855只,ETF整体规模也同步实现翻倍,正式站上两万亿元大关。

  特别是近一年来,A股市场行情震荡,行业主题加速轮动,被动投资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其中ETF规模涨幅就已突破5000亿元。在此过程中,多家公募机构紧抓风口、趁势而上,集中力量开拓ETF市场。伴随而来的局面则是热门指数ETF上报发行“越来越卷”,甚至出现了近十家公募机构上报同一指数ETF的现象,ETF同质化竞争的问题愈发严重。

  结合海外的先进经验以及国内近二十年的探索经历来看,随着市场迅速扩容,ETF在资产配置和财富管理领域或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在此过程中,ETF同质化竞争的未来出路在哪里?公募机构应当如何走出自己的差异化道路?ETF布局未来还具备哪些创新发展方向?

  不尽狂澜走沧海,一拳天与压潮头。迈进两万亿大关的ETF市场,还在继续书写着自己的“光荣与梦想”。

  热门指数成“兵家必争之地”

  Wind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国内ETF市场已多次出现数家公募机构扎堆上报、发行热门指数ETF的情况,并且扎堆的特征愈发显著。

  2022年1月至3月,富国基金、华宝基金、汇添富基金、华夏基金、招商基金、嘉实基金6家基金公司集体上报中证100ETF。

  2022年4月,汇添富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大成基金、招商基金、易方达基金、南方基金、广发基金、富国基金8家基金公司集体上报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ETF。

  2022年6月,华泰柏瑞基金、富国基金、国泰基金、鹏华基金共计4家基金公司集体上报国证疫苗与生物科技ETF,博时基金、招商基金、嘉实基金3家基金公司集体上报中证疫苗与生物技术ETF。

  2022年10月至11月,华泰柏瑞基金、银华基金、国泰基金、招商基金、天弘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博时基金、鹏华基金8家基金公司集体上报中证1000增强策略ETF。

  到了2023年,热门指数ETF扎堆上报的态势丝毫不减,甚至“越来越卷”。

  “中特估”行情下“趁热打铁”,今年3月,嘉实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博时基金3家基金公司上报中证国新央企现代能源ETF,银华基金、易方达基金、南方基金3家基金公司上报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ETF,招商基金、广发基金、汇添富基金3家基金公司上报中证国新央企股东回报ETF。

  今年6月至7月,随着半导体行业去库存进程推进,叠加AI带来新的增长动能,国泰基金、广发基金、易方达基金、富国基金、华夏基金、嘉实基金6家基金公司集体上报中证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ETF。

  今年8月至9月,科创100指数推出之后,银华基金、鹏华基金、博时基金、国泰基金、南方基金、华夏基金、华泰柏瑞基金、易方达基金8家基金公司集体上报上证科创板100ETF,7月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上报上证科创板成长ETF,9月博时基金、南方基金、华安基金、嘉实基金还上报了上证科创板芯片ETF。

  今年8月,中证2000指数一经推出,嘉实基金、博时基金、富国基金、南方基金、广发基金、华夏基金、国泰基金、汇添富基金、华泰柏瑞基金、易方达基金10家基金公司迅速响应,集体上报中证2000ETF,招商基金、平安基金、工银瑞信基金、银华基金、海富通基金5家基金公司集体上报中证2000增强策略ETF。

  今年9月,黄金市场热度高企,永赢基金、华夏基金、平安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国泰基金、华安基金、广发基金、嘉实基金8家基金公司集体上报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ETF。

  扎堆发行的趋势背后,猫头鹰基金研究院研究员谢智安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成因可能比较复杂,既有风口的来临,也有政策导向的推动,一定程度上还暗示着市场主线的匮乏,机构不断追逐主题性机会。

  同质化竞争陷入困境

  然而,从ETF上报到发行、成立,由于后续部分标的指数热度下降,上述热门指数ETF基金份额普遍出现不同程度的缩水。市场感知和产品发行的滞后,导致部分ETF的发行节奏很难跟上行业轮动的速度,甚至扎堆发在标的指数的高位。

  例如,截至10月13日,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ETF成立以来的平均回报率为-27.66%,合计基金份额已由成立时的164.18亿份降至如今的83.65亿份;追踪国证疫苗与生物科技指数、中证疫苗与生物技术指数的ETF成立以来的平均回报率低至-16.39%,合计基金份额也由成立时的52.83亿份缩水至如今的12.31亿份,其中华泰柏瑞国证疫苗与生物科技ETF更是自今年3月以来多次发布资产净值连续低于5000万元的提示性公告。

  ETF扎堆发行是否意味着行情的终点?西部证券策略团队在研报中分析,主题ETF的大规模发行往往都是紧跟市场热点,短期推动增量资金集中入市,带来相应主题指数短期取得超额收益,但主题指数的中长期表现主要还是依靠基本面支撑。

  “公募机构在热门行业或趋势风口期间集中发行ETF,主要是为了抓住短期的市场机会。这为投资者提供了简便的方式去获取行业或趋势的机会,同时也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和深度,帮助市场更好的价格发现。”尽管新发ETF增加了市场的选择,但谢智安认为,如果其发行只是基于短期市场情绪,而非长期的行业潜力,可能会导致资本误配,从而对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造成威胁。

  此外,沪上某公募分析人士表示,大量同质化的ETF在风口来临时扎堆上报、发行,可能导致市场过度饱和,降低市场效率,使得某些ETF难以获得足够的规模,进一步影响其流动性和运营效率,同样也会带来投资损失。

  结合国内公募市场的竞争格局来看,谢智安说道,由于ETF并非主动管理,收益基本来源于指数的涨跌,因此相同主题下很容易出现同质化的问题。在公募基金这个“马太效应”明显的行业中,管理规模越大的机构越有可能在扎堆竞争中取得渠道和流动性优势,从而达到更高的盈利水平。

  盈米基金啟明研究员冯梓轩也向记者表示,头部公募机构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以及更强的资源和研究能力,在发行ETF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它们可以借此机会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提升品牌力,并获取更多的管理费收入。相对来讲,排名靠后的机构在研究成本、发行费用、运营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并不明显,因此他们获取市场份额和收益的难度可能会更大,同时也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

  “因此,扎堆上报ETF并借此扩大市场份额,或许并不是中小型公募机构实现弯道超车的有效路径。如果ETF规模长时间无法有效提升,而又投入大量资源维持,或将对中小型公募机构的经营造成一定的拖累。”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孙桂平坦言。

  ETF已进入配置时代

  近两年,市场处于震荡博弈阶段,缺少增量资金,要做到准确及时的行业轮动更是难上加难。“ETF产品的本身职能并不是为了能够跟上行业轮动的速度,而是给投资者提供更丰富的指数化投资工具,多元化才是ETF产品的生命力所在。”谢智安表示。

  随着市场的成熟和竞争加剧,谢智安预计,一方面,公募机构会更加注重ETF的差异化和特色,而不是单纯追随热门主题,尤其是本身缺少竞争优势的中小型机构可能会更加注重在赛道、主题、策略上做创新,从而获得更多的关注。

  另一方面,海外市场部分规模较小或主题重复的ETF经常会合并或清盘,所以国内可能也会经历类似的优化过程,而本身规模较大、竞争优势较好的机构则可以合并同质化的ETF,加强自身在某方向或主题ETF的竞争力,提高整体资金效率。

  摩根资产管理中国首席执行官王琼慧曾公开表示,海外ETF市场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被动指数投资的兴起,二是ETF作为交易工具的兴起。“这两年国内ETF市场发展很快,是符合全球被动投资发展逻辑的:一方面,A股市场获取主动阿尔法有相对难度;另一方面,市场上的大量资金开始寻找配置型、工具化的投资方向。”在王琼慧看来,成熟市场上主动与被动投资是并存的,而国内的ETF市场正在迎来大的发展机会。

  “ETF已经进入配置时代,即相对长期的持有ETF也可能获得较好的收益。”作为一种标准化的工具,华夏基金认为,ETF在资产配置和财富管理领域的作用将逐渐获得更多投资者的认可。

  华泰柏瑞基金指数投资部总监柳军预计,由于国内目前比较主流的宽基指数以及大而宽的行业主题指数ETF竞争已经十分激烈,未来公募机构可能更多会从供给侧角度出发往更细分的赛道去布局,抢占一定的先发优势,进一步发挥ETF产品的工具属性与配置策略。

  中证指数负责人张志明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多层次资本市场构建和各项基础设施制度持续完善,境内市场指数化投资创新发展趋势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或为指数化投资发展带来新机遇;第二,宽基指数及其指数增强产品有望持续获市场青睐;第三,围绕国家战略,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指数产品值得关注;第四,Smart Beta投资理念认可度持续提升,多因子策略发展仍然可期;第五,互联互通标的扩容,QDII额度持续提升,跨境产品有望迎来新发展;第六,低风险工具投资需求上升,固定收益ETF发展有望进入快车道。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