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贝莱德基金陆文杰:先进制造行业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记者 葛瑶 见习记者 张一雪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陆文杰,现任贝莱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投资总监、投资研究部门负责人。曾任贝莱德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投资负责人、瑞银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投资策略师、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组合配置经理、中国国际金融(香港)有限公司投资经理等。

  日前,贝莱德基金投资总监陆文杰和贝莱德基金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全球产业升级叠加供应链区域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先进制造行业具备长期投资价值,这一趋势或将持续几十年。近期,即便已积累了一定涨幅,但包括电动车、清洁能源在内的先进制造行业仍然是不可放弃的、景气度较高的投资方向。

  作为国内首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公司,贝莱德基金长期看好中国资产,成立一年多来发行首只聚焦先进制造行业的主题产品——贝莱德先进制造一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借助全球投研平台优势,为投资者带来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

  聚焦七个领域

  中国证券报:如何看待先进制造行业的投资价值?

  陆文杰:我们对先进制造行业的关注主要聚焦在高端装备、科技硬件、电动汽车、清洁能源、5G网络、云计算、工业自动化七个领域。

  从两大层面看,先进制造是十分值得投资的主题。

  国内层面上,先进制造行业顺应中国经济发展以及产业升级的趋势。比如,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对于产业格局的变化有着直接的影响。此外,中国对科研的投资持续增加,增速非常快。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科研方面的投入已经与美国几乎持平。这将为中国先进制造行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推动力。

  国际层面上,全球三大趋势对于中国先进制造行业的发展非常有利。第一大趋势是先进制造行业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比如数字化、智能化,不管是汽车自动驾驶,还是机器人智能控制,都是未来全球技术发展的趋势。第二大趋势是全球供应链区域化将为国产设备技术带来发展空间。第三大趋势是全球宏观局势推动下的能源革命。今年欧洲的光能、风能、储能、电动车等能源行业都发生着变革,为中国制造业带来了巨大市场机遇。在能源革命这一趋势下,先进制造行业的机遇是长期存在的,或将持续几十年。

  因此,我们认为先进制造行业并不是短期炒作的主题,而是具备长期价值的投资方向。

  中国证券报:能否解释一下先进制造行业与全球供应链竞争格局的联系?

  陆文杰:可以说,先进制造行业与全球供应链竞争格局息息相关。先进制造行业本身就具备全球化的产业格局,能够在全球范围内看到广泛的机会。如光伏、消费电子等板块,国内很多企业与全球供应链都有密切的联系。

  当前全球化格局正在经历重塑,其中一大趋势便是供应链的本土化、区域化。对于部分中国企业来说,很多企业扩展到东南亚地区,并且很好地和当地的供应链整合,进入他国市场。反过来,对于全球企业,在中国也经历着重塑供应链的过程。供应链区域化、本地化的过程,也给了中国本土产业链发展机会。 

  全球化格局重塑对中国制造行业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国传统制造行业的优势正在缩小,但先进制造行业未来会迎来巨大机遇。在本土化、区域化的趋势下,曾经依赖全球采购的供应链,需要确保生产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因此,国内的供应商逐渐变成主要供应商,这种例子是层出不穷的。

  中国证券报:近期,包括电动车、清洁能源在内的先进制造行业的部分热门板块已经迎来一波涨势。目前,先进制造行业的估值是否存在泡沫?投资价值如何?

  陆文杰:这些表现比较好的热门板块,与过去3到5年相比,估值是在平均水平之上,但大部分公司的估值低于均值上方一倍标准差,仍然具备投资机会。因此热门板块仍然是不可放弃的、景气度很高的投资方向。

  同时,制造业具备一定周期属性,与经济具有相当强的关联性。下半年,在经济复苏的带动下,制造业或将出现一定程度反弹。在这一背景下,除了特别热门的行业,其他先进制造的细分板块也具备投资机会。

  外资投资方式并未改变

  中国证券报:外资对中国股市的投资方式是否存在从大盘股转向中小盘股的过程?

  陆文杰:我对这个判断不完全认同,这并不是外资投资方式的变化,而是与宏观环境、中国资本市场的变化以及外资投研的本土化程度相关。

  其实,外资不是铁板一块,每个外资机构擅长的投资方式并不相同。如果近期大家关注到外资整体的持仓似乎有向中小盘股转变的趋势,我认为这与宏观环境有关。上半年,关注大盘股的外资相对较少,因此呈现出来的结果是,比起大盘股,外资更加关注中小盘股。但这并不代表外资的投资方法或者研究中国股票的方式产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不过,在中国股市中,确实有越来越多的细分行业涌现出获取较高收益的投资机会。随着越来越多的专精特新企业上市,二级市场上中小盘股的供给随之增多,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投资机会。我们也在加强投研力量,争取抓到这些机会。

  中国证券报:贝莱德基金的投研流程是怎样的?偏好具备哪些特征的投研人员?

  陆文杰:我们的投研流程重点建立在三点之上:产品策略的一致性、基于研究的投资、组合运行的风险管理。

  第一,我们任何一只基金都有非常明确的产品设计。每只基金的投向、风格、特点,在发行之前就有非常清晰的定位。通过基金发行前后的各方面沟通,力争保持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都与最初的产品设计保持一致。第二,所有投资都基于充分的研究,不能简单地根据市场热点、感觉或者市场博弈就直接进行投资。第三,投研过程中注重风险管理。风险量化部门会实时帮助投资部门掌握整个投资组合的风险来源和风险承担的适度性。当出现突发事件,或者市场风格发生变化时,我们会很清楚到底承担了多少风险,并进行应对。

  贝莱德基金的团队有海外的人才,已经具备较好的投资框架、理念和技术。同时我们也有本土的优秀人才,他们对于本土市场的理解能带来很多帮助。

  简单来讲,我们关注的人才有三个特点。一是有投研兴趣。我们特别强调,希望团队成员是想做研究、喜欢做研究的人,能够不断拓宽认知边界并在市场中进行检验。中国资本市场变化非常快,需要投资者不断研究、不断拓宽认知。二是希望与我们核心的投资理念契合。三是协作多元,因为我们是一个全球性投研平台,因此需要各地的投研团队合作、交流。

  长期看好中国资产

  中国证券报:在中国市场,贝莱德基金是如何定位自己的?围绕这一定位,从产品设计到投资端,贝莱德基金做了哪些方面的努力?

  贝莱德基金:我们对中国资产长期看好,并且希望借助贝莱德集团的全球投研平台的优势,给投资者带来有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

  具体到差异化发展,我们认为有三方面:一是作为全球化的资管公司,贝莱德拥有丰富的海外资源和投研力量,可以帮助贝莱德基金“多个角度看中国”;二是贝莱德拥有强有力的智库团队,囊括了众多海外著名的经济学家,可以从宏观方向为贝莱德的中国投资出谋划策;三是融入贝莱德基因的先进风控理念。在当前公募基金行业鼓励创新的大背景下,我们希望面对不同业务合作伙伴和投资者时,贝莱德基金都能为其提供丰富、差异化的产品选择,满足其多元化的投资需求。

  贝莱德集团进入中国市场已经超过15年,一直见证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这一过程帮助我们不断增加对中国市场的理解,熟悉本土的宏观环境和资产管理行业的竞争格局。

  中国证券报:作为首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公司,贝莱德基金展业近一年以来,面临哪些难点?下一步的产品发展计划如何?

  贝莱德基金:年初至今,尽管市场、疫情、国际局势不断变化,但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了监管持续出台市场开放和改革的举措,如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16条意见等。

  一如既往,贝莱德基金希望未来能够持续深耕中国的金融市场。同时,也希望能够充分利用海外成功的投资理念和经验,结合本土实践,形成贝莱德基金独特的品牌优势。通过投资助力投资者增加财富,是我们最大的使命。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