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公募基金经理 25万亿资金掌舵者
【核心提示】
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财富管理需求不断增长,需要越来越多的基金经理来管理资产。从长期来看,基金经理数量增长是大势所趋,这有利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只有越来越多具备专业投资能力的专业投资者进入市场,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才能越来越完善。
精力充沛、极度自律、快速高效……对基金经理而言,快节奏的生活已成为常态,忙碌的情节每天在数千名基金经理身上上演。
每天上午8点,知名基金经理华强(化名)就匆匆抵达公司,开启日程满满的一天。“作为一名基金经理,如果不想掉队就要拼命奔跑。头部基金经理每年要被换掉三分之一,要想维持在头部的位置,必须加倍努力,要不断地迭代自己。”华强说。
基金经理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16日,国内公募基金经理总人数已突破3000人,创出历史新高;掌管基金资产规模已超过25万亿元人民币。中国证券报记者通过实地调研,以及大数据分析,刻画出这一神秘群体的独特画像。
基金经理的一天
华强向记者描述了他忙碌的一天:早上进入办公室,快速打开电脑,查看邮箱中的各类研报,这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紧接着,他会根据实时情况调整投资计划表,并与交易员进行初步的沟通,评估当日投资计划的可行性。
8:30晨会上,华强和团队成员要就市场动态和重点跟踪的上市公司情况进行交流。“虽然最后的决策都是孤独的、煎熬的,但是每一个投资决策的背后都应该有尽可能充分的信息调研和研究分析。”他说。
9:30开盘后,华强更是随时与交易员进行密切沟通。“基金经理是脑力活也是体力活,会有层出不穷的资讯和永远看不完的各种报告。”他说。简单的午餐和短暂的午休后,12:30华强穿上西装,开始准备下午新基金首发的会议;结束后,华强又来到公司的直播间与基民进行线上交流,分析近期的市场行情,也分享一些基金投资的知识和技巧。
下午三点,华强要赶去参加某家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会议结束后,华强又赶赴下一场上市公司调研,这占据了他日常工作的很大一部分。“在投资一家企业前,不去实地考察我不放心。”他说。下午六七点,他正在去机场的路上,明天还有重要路演,顺便安排了当地的调研。
拼命努力,是基金经理的共同现状。
“有的券商早上七点就组织专家路演,我只能一边开车一边听。”基金经理李鹏(化名)表示。对他而言,券商路演、渠道交流占据了一半的工作时间,留给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很少。而有限的休息时间,也被极致地利用了起来。“很多基金经理的午饭时间都不属于自己,要么与同行或专家交流,要么自己听会议录音。”他说。
另一位知名基金经理王晨(化名),每天五点多就起床,运动一个小时左右后到公司。七点半准时开晨会,团队覆盖不同行业的基金经理要对自己覆盖的行业进行分析,临近季度末,王晨还要对下一阶段的投资进行布局。虽然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室,王晨每天还是跟团队成员坐在大平面,方便随时沟通交流。“出差是家常便饭,在疫情发生前,我一个月要出差两三周,主要是调研上市公司。”王晨说。
前期A股深度回调,让投资人猝不及防。李鹏直呼压力太大,他说:“当时连续几个晚上失眠,凌晨两点还在复盘投资组合,直到确认组合里没有‘埋雷’才敢睡觉。”
赛道型基金经理仍为少数
谈及对于基金经理的初印象,许多人或许会联想到学霸、专业、勤奋等关键词。
数据显示,从性别来看,共有2219名男性基金经理,803名女性基金经理。从管理产品的类型看,据汇成基金研究中心统计数据,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共1410人,固收基金经理共820人,货币基金基金经理164人,指数、FOF、QDII等其它类型基金经理共628人。
学霸是基金经理的第一张名片,若想成为一名公募基金经理,硕士学位是必要的“敲门砖”。Wind数据显示,在3019名有统计数据的基金经理中,2901人为硕士以上,仅有118人为本科学历。
名校背景也十分普遍。Wind数据显示,在899名有统计数据的基金经理中,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毕业背景占据绝对优势。其中,15%的基金经理来自北京大学,13%来自清华大学,6%来自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各自占比均为5%。此外,厦门大学、南开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四所高校,合计占比7%。上述十所高校毕业的基金经理占据了半壁江山。
从所学的专业来看,金融、经济学是当之无愧的“王者”。Wind数据显示,在627名有统计数据的基金经理中,共有163人是金融学背景出身,157人是经济学背景出身,还有40人所学专业为工商管理。数学、统计学、计算机、会计等专业背景也备受行业青睐。此外,还有不少跨学科的基金经理,毕业于化学、生物医学、电子工程、光学等专业。例如,知名基金经理张坤就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专业;葛兰博士阶段毕业于美国西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蔡嵩松硕博阶段在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主攻芯片设计。细分领域的专业学术背景使得他们对所研究行业的动态和趋势更加敏感。
近年来,在结构化的行情下,一些基金经理因赛道投资业绩亮眼而被大众熟知。不过,统计数据显示,整体来看,赛道型基金经理仍为少数。据汇成基金研究中心统计数据,1410名主动权益基金经理中,仅有207人是明显的赛道型基金经理,医药、TMT、新能源、消费等热门赛道分布较多。
赛道投资这一特点在“新生代”基金经理身上更为明显,据汇成基金研究中心统计数据,从业不足2年的基金经理中,28.53%有明显投资赛道;从业2年至5年的基金经理中,22.91%有明显投资赛道;从业5年至10年、从业10年以上的基金经理中,这一数字分别为20.12%、15.38%。
“新生代”占半壁江山
近年来,基金经理队伍大幅扩容,涌现出不少新面孔。Wind数据显示,2021年,受到新基金发行热潮影响,新增基金经理人数最为可观,共新增621人。2015年至2020年,新增基金经理人数分别为285人、199人、240人、255人、308人、384人。今年以来则新增195人。
基金经理数量增长是大势所趋。民生加银基金资产配置部总监苏辛表示:“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财富管理需求不断增长,势必需要越来越多的基金经理来管理这些资产。现在市场上部分绩优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过大,不利于这些基金经理更好地为投资者创造超额收益。引入新的基金经理可以分担管理压力,从而更好地为投资者创造超额收益。”北京某基金分析人士表示,公募基金数量和规模快速增长,要求更多的基金经理上任,且由于主题赛道型基金需求旺盛,基金公司也需要纳入更多有赛道投资能力的基金经理。
头部基金公司对人才的需求极为旺盛。近两年,嘉实基金、华夏基金、广发基金等多家大型公募大规模招揽人才。例如,纳新最多的嘉实基金,近两年新聘了39名基金经理,现有基金经理共84人,相当于近一半的基金经理为近两年新上任。
在业内人士看来,基金经理数量增长有利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苏辛认为,只有越来越多具备专业投资能力的专业投资者进入市场,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才能越来越完善,市场定价才能越来越有效,市场效率才能越来越高。同时,也能一定程度上分散策略同质化的风险,降低市场行情大幅波动的概率。
随着大量新人快速入局,如今入行不足五年的“新生代”基金经理已占据半壁江山。
Wind数据显示,在公募基金经理中,从业年限不足2年的基金经理占比35.60%,2年至5年之间的基金经理占比29.75%,5年至10年之间的基金经理占比28.40%,从业10年以上的基金经理占比6.25%。
整体而言,业内人士认为,源源不断的新基金经理加入,为公募行业输送新鲜血液,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苏辛也认为,新基金经理投资经验不如老将丰富,但相对而言更有拼劲、更勤奋。且由于新基金经理相对年轻,对于一些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事物和新兴产业可能会理解得更快。“江山代有才人出,近几年有许多‘新生代’基金经理的投资业绩非常好。”她表示。
不过,从数据来看,从业年限对于这一群体的投资风格有显著影响。汇成基金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出任基金经理年限不同,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有所不同。出任年限越短,换手率相对越高。以2021年单边换手率中位数为例,出任年限10年以上的基金经理最低,为2.61倍;出任年限5年至10年的为3.24倍,2年至5年的为3.44倍;而出任年限不足2年的基金经理,换手率中位数则为3.68倍。这意味着,“新生代”基金经理比老将买卖更加频繁。
基金经理的风险把控能力也值得关注。北京某FOF基金经理表示,一些新基金经理未经历过牛熊转换,对市场周期理解不足,而由于A股波动较大,一旦市场迅速转变,在回撤控制上可能不如富有经验的老将。
此外,上述基金经理表示,部分新基金经理希望通过短期业绩来提升知名度,投资方法较为激进,能否做出优秀的长期业绩仍需时间检验。
另一FOF基金经理表示,评价基金经理需关注四个维度:一是基金经理历史业绩,包括长期、中期、短期业绩,尤其是基金经理在牛市、熊市、震荡市等不同周期的表现;二是基金经理的风控能力,尤其是在2018年以及今年市场大幅波动的情况下,基金经理对于最大回撤和波动率的控制能力;三是基金经理是否有稳定且清晰的投资风格;四是基金经理的选股和择时能力,基金经理在坚守自己投资风格的前提下,拓展能力圈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