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岁末年初争发新品 公募厉兵秣马2022

余世鹏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新年脚步临近,各家公募基金公司旗下新基金产品相继排上发行档期,开始备战2022年基金发行的“开门红”。李晓星、冯明远、周恩源等金牛基金经理亲自挂帅,另外还有汇丰晋信陆彬、景顺长城基金李进、大成基金韩创等一批绩优基金经理上阵。

  业内人士表示,预计明年1月份基金发行数量和规模会比今年四季度有比较明显的增长,但考虑到当前的市场行情特征,基金发行或将回归常态水平。

  限售发行

  Wind数据显示,以2021年12月20日算起,全市场排上2022年发行档期的基金数量超过了60只。

  新发基金的最大看点是李晓星、冯明远、周恩源等金牛基金经理亲自挂帅。由李晓星管理的银华心兴三年持有混合将于明年1月4日起发售,募集上限为80亿元;定于明年1月12日发售的信达澳银智远三年持有期混合基金限售100亿元,由冯明远亲自挂帅;拟由周恩源担任基金经理的平安恒泰1年持有混合基金于2021年12月23日至2022年3月22日发售,限售80亿元。周恩源于2019年10月加入平安基金,担任固定收益投资中心投资副总监,他曾管理的鹏华丰泽债券(LOF)在2019年获得三年期开放式债券型持续优胜金牛基金。

  此外,还有一批新锐绩优基金经理亲自上阵。明年1月6日发行的汇丰晋信研究精选同样设置了80亿元的募集上限,该基金由人气基金经理陆彬担纲。陆彬管理的汇丰晋信低碳先锋基金2020年回报率达134.41%。由景顺长城基金股票投资部总监李进管理的景顺长城远见成长混合基金于明年1月10日发售,募集上限50亿元。由韩创管理的大成聚优成长明年1月4日发行,韩创管理的大成国企改革灵活配置混合、大成新锐产业混合今年以来收益率在90%以上,市场排名位于前列。

  另外,进入2022年首批发行档期名单的绩优基金经理还有博时基金肖瑞瑾、陈鹏扬,国投瑞银基金王侃,创金合信基金皮劲松等。

  新发与持营并重

  据悉,为准备新年冯明远新基金发行,信达澳银基金目前已在银行端、券商端和互联网零售端全面开启了前期准备工作。同时,某渠道人士表示,银行渠道依然非常重视明年的开门红,在产品选择上更偏向明星基金经理,偏向于曾为投资者创造了很好收益、受到投资者信赖的基金经理,产品类型上多数银行偏向主动权益类基金。

  “岁末年初基金争相发行新产品,确实有着开门红则红一年的蕴意。”华南某公募人士直言,2019年以来,公募基金发行和赚钱效应极大提升,2020年初新发基金更是“爆款”频出。因此,抢在岁末年初发行新基金,并且派出自家绩优基金经理,逐渐成为了业内普遍做法。

  创金合信基金副总经理黄越岷直言,跨年行情历来是投资者岁末年初最大的期待,对于2022年开门红,创金合信基金在新产品发行和老产品持续营销上都已做好了充分准备。在新产品发行方面,创金合信大健康混合将于1月上旬启动募集;在老基金持续营销方面,会结合公司投研团队对明年市场的判断与渠道的策略做匹配,在重点产品持续营销上做好配合,渠道预热和各项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中。

  沪上某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和过往相比,目前看来银行渠道对明年新发产品没有太大变化,但逐渐对合作方的要求和甄选更加严格。新发产品竞争激烈,渠道挑产品、挑基金经理、挑公司成为常态。

  发行或维持常态水平

  国投瑞银产品部负责人表示,2021年初基金发行火爆,主要由于过去两年权益基金收益可观,引发投资者对基金产品的投资热情。而2021年以来,伴随着股票市场持续震荡以及风格的快速切换,市场赚钱效应有所减弱。2021年二季度以来,公募基金发行已经明显放缓,未来大概率继续保持一个常态水平。

  黄越岷认为,作为新一年的起点,从过往年份看,1月份通常也是投资者布局当年新机会的时点。因此,预计明年1月份基金发行数量和规模会比今年四季度有比较明显的增长,但考虑到当前的市场情绪,新发基金可能较难延续今年初的火爆态势。

  诺德基金认为,开门红更多是指销售渠道自己的一个特定销售周期。对基金公司而言,基金销售其实是一个长期的且持续的过程。鹏扬基金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渠道对明星基金经理的态度在改变,更加注重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和管理边界,对于管理规模较大的明星基金经理,也不倾向于再发行新产品,而是热衷于发掘管理规模不大、业绩优异,且有清晰的投资框架、非常有潜力的基金经理。

  鹏扬基金相关负责人还说到,在产品类型上还是以主动权益基金和“固收+”策略基金为主。但是,权益基金的类型也从过去普遍都是开放式逐渐转变为带有一定的持有期,减少客户的交易频率,注重客户的投资获利体验,提升基金保有规模。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