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甄选高成长主线 公募机构指点迷津

余世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7月12日A股市场呈现普涨行情,两市成交额放大到1.32万亿元,网络安全、新能源产业链、半导体、光伏等高成长主线扛起做多大旗。创业板指大涨3.68%,创2015年以来新高。

  公募基金普遍表示,对A股下半年走势并不悲观,但成长行情的演绎已有时日,估值难以继续全面提升,流动性的驱动作用也可能弱化,没有业绩支撑的高估值存在风险。成长股投资应围绕产业景气度和业绩确定性来展开,可遵循盈利和估值相匹配的原则,挖掘新能源、光伏、半导体等高景气赛道。

  高成长板块获追捧

  东方财富数据显示,截至7月12日收盘,两市共有近2900只个股飘红,行情主线依然是近期表现活跃的高成长板块。

  首先,通讯板块获得资金集中追捧。龙头股中兴通讯高开高走,早盘迅速涨停,为通讯板块全线上涨定下基调。此外,亿通科技、欣天科技、路畅科技等个股接连上演涨停潮,烽火通信、宜通世纪等多只个股涨逾8%。

  其次,新能源产业链、半导体、光伏、国防军工等高景气板块继续稳步攀升。锂矿、正负极、隔膜等细分行业龙头股均连创新高,新能源车龙头比亚迪涨逾7%,宁德时代盘中一度涨逾5%,赣锋锂业涨停并再创新高;半导体细分赛道电子元器件同样不乏牛股,国民技术和风华高科双双涨停(涨幅分别为20.02%和10%),北京君正涨逾18%。

  Wind数据显示,12日有近1700只个股获主力资金净流入,比亚迪、中兴通讯、东方财富、润和软件、中环股份的主力资金净流入规模居前,分别为24.4亿元、11.71亿元、9.85亿元、6.72亿元、6.07亿元。

  此外,在流动性宽松预期下,软件服务、网络安全、旅游等板块个股也上演涨停潮,为成长行情再添一抹亮色。

  “支持市场成长行情的主要逻辑是行业景气度上行叠加流动性偏松。”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首席投资官助理王婧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央行降准超出市场预期,消除了投资者此前对短期流动性趋紧的担忧,后市资金有望继续追逐稀缺的高成长赛道。

  广发基金表示,降准有助于扭转市场对下半年流动性的担忧预期,高景气成长风格相对受益,继续看好科技成长板块行情。

  流动性驱动或将弱化

  在公募机构看来,本轮成长行情的演绎已有时日,即便在降准的背景下,下半年市场估值也难以继续全面提升,后市成长行情更多是围绕产业景气度和业绩确定性来展开。

  鹏华基金直言,当前流动性或已进入到一个合理充裕周期中,利率进一步下探的空间或相对有限。鹏华基金分析,从工业生产来看,产出端的景气度仍高于疫情前的趋势值,短期大幅回落风险不大;从出口来看,海外补库与复工仍然对出口形成支撑;从制造业投资来看,制造业投资在边际加速,但产业间分化明显,高新技术产业表现更优。随着国家政策对制造业的持续呵护,供应链运行和成本传导效率会持续改善,制造业投资也将逐步向疫前水平靠拢。

  招商基金指出,下半年对A股大势不悲观,但流动性因素对市场的驱动有可能会弱化,投资应更加强调盈利和估值的匹配度。市场估值体系的修正接下来将体现为确定性溢价和赛道权重的下降,以及当期业绩权重上升,核心品种或将迎来分化,偏中上游的周期股将获得资金阶段性青睐。

  恒生前海基金表示,二季度以来A股重新进入上行通道,但大盘股成交额占比显著下降,中盘股偏好则明显抬升,市场更青睐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成长股。接下来结构性牛市仍然会持续,全年A股(非金融)的盈利增长或将非常靓丽,看好政策与业绩双催化的大创新科技成长方向。

  优选高景气标的

  具体布局上,招商基金认为,后市在关注国内信用扩张周期拐点的同时,应继续关注受益于宏观经济深度复苏、景气度改善的低估值顺周期品种,银行和上游资源股存在估值修复机会;对新能源、白酒等近期涨幅较大的高景气行业个股,则需基于估值和基本面景气度的匹配程度,给予更高的筛选要求。

  平安基金指出,下半年经济复苏和新兴成长仍是最确定的投资主线,看好新能源车、光伏、5G、半导体行业,以及消费升级赛道。其中,在电动化大趋势下,新能源车电池产业是一个“万亿”空间市场,并有望撬动“十万亿”级的汽车消费市场。在光伏引导能源革命趋势下,光伏的行业需求在未来十年或将增长十倍。当前,光伏行业的市值为2万亿元,在未来十年,该行业市值有望持续增长。

  鹏华基金表示,下半年投资可在以下四大领域优选高景气度标的:一是供需缺口支撑盈利韧性的顺周期板块,如锂、煤炭、化工品等;二是外需向“投资与出行”迁移下的出口链,如机械、纺服、汽车;三是量价组合占优的高端制造业,如景气持续高位、产能周期向上的半导体、光伏、军工行业;四是政策与业绩双催化的创新科技成长,如在“碳中和”“万物互联”和信息化等趋势下,有望迎来发展的新能源(锂电池、锂电材料)、智能汽车、物联网和信息安全等产业链。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