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乘风破浪“十四五” 再启投资新征程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虽身处“后疫情”时代,未来仍然显得模糊,但第十届“富国论坛”的盛大开幕,云集众多专家和机构的观点、激辩以及点睛,令众多投资者有拨云见日、醍醐灌顶之感。
  5月28日,以“启航十四五,投资新征程”为主题,由富国基金主办、中国证券报特别支持的第十届富国论坛在佘山举办。与会专家与学者围绕着新形势下居民理财的“新风向”、中国经济“十四五”规划下的新格局以及碳中和下我国能源和经济结构转型路径等热点话题展开热烈讨论,并深度眺望了下半年资本市场的投资策略。一个主论坛,四个分论坛,让众多场内和场外的投资者们从不同的角度饕餮了最专业的投资指南,获得满满的“饱腹感”。
  富国基金董事长裴长江在论坛上指出,2021年,世界进入了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共振复苏,在双循环战略的格局下,我国宏观经济总体向好,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旺盛,迎接我们的是财富管理前所未有的增量空间。“我们希望,通过聚焦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形势与资本市场的变革方向,同时放眼全球,展望世界经济格局下的新趋势、新动向,来更好地帮助投资人把握变局之下的大类资产的配置机遇。”裴长江说。
  财富管理的新格局
  种种迹象显示,中国居民日益旺盛的财富管理需求,正在重构财富管理行业的新格局。而这次重构中,公募基金行业,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但在后疫情时代,财富管理的新投向应该落子何处?
  富国基金董事长裴长江表示,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中国经济增长率先实现由负转正。对于公募基金而言,2020年,公募基金行业规模和业绩迎来双丰收,富国基金作为老十家公募基金公司,牢牢地抓住了市场的机遇。截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共管理了公募产品198只,资产管理规模创新高,投资能力持续提升,投资业绩稳居行业的头部梯队。(数据来源: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博士则认为,可以从三个视角理解数字经济。第一层,数字经济的核心层是半导体、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智能硬件、软件等等。第二层是数字产业化,依据大数据所产生的新的商业模式、新的产业,最突出的代表就是平台经济。第三个层次是产业数字化,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受到数据、数字技术的影响,囊括工业、农业等各个方面。“数据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非竞争性。非竞争性意味着,数字经济产品和服务在开发阶段有开发成本,一旦开发成功,它的扩张的边际成本几乎是0,由此导致数字经济模式赢者通吃。数字经济的发展对经济增长、对经济结构、对产业组织、垄断竞争、对国际贸易、收入分配等多个方面都有影响。”彭文生表示。
  经济重构孕育新机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一度令经济活动陷入停滞。但随着疫情的缓解,后疫情时代,经济会发生哪些变迁?投资者又该如何应对这种变化呢?
  彭文生指出,2020年的疫情冲击让一些经济活动停滞下来,随着疫情的缓解,经济面临重启的问题。彭文生认为,这次疫情冲击和一般的经济周期波动有三点不同:第一个特征是全球经济复苏机制有高度的同步性,疫情冲击后,中国复苏得比美国早、美国复苏得比欧洲早、欧洲复苏比印度早,但是它背后的驱动机制都是一样的;第二个特征是非对称性影响,传统经济受到比较大的冲击,数字经济加速扩张,高收入人群受到的影响相对比较小,低收入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受到的冲击较大,金融行业基本没受影响,实体经济却受到冲击;第三个特征,就是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增加。“这三个特征是思考未来几年从经济周期到经济结构变化需要重视的视角。”彭文生表示。
  彭文生进一步指出,在全球经济复苏的过程中,去年货币超发后,美国的主要风险是通胀,中国的主要风险是债务。去年以来货币大幅增长,但货币创造的方式不同,美国将近一半是财政,中国主要是信贷。财政是政府的债务,政府的债务增加,私人部门企业和个人的净资产增加,收入增加,它对消费的促进作用大,带来的影响是物价上升。信贷是我们的债务,去年信贷的大幅扩张,带来今年的债务偿还压力。最近中美利差回落,因为美国的通胀上升、经济复苏强劲,它的长端利率在上升,而中国长端利率是基本上稳定。
  彭文生还指出,疫情对经济结构产生冲击,经济结构将有一个重构,主要涉及数字经济和碳中和两个方面。
  碳中和勾勒新蓝图
  在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未来,碳中和是绕不过去的关键词。
  彭文生提到,全球碳排放的目标已经明确,需要从绿色溢价这个概念出发去进行成本-有效性分析。绿色溢价就是绿色能源成本和化石能源成本之差,现在的绿色溢价是负的,意味着清洁能源成本高于化石能源成本,所以大家不愿意从煤炭、石油转化为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彭文生认为,促使大家从化石能源转化为清洁能源有三个手段:一个是技术进步,降低清洁能源成本;一个是某种形式的碳的价格,包括碳税、碳交易,形成碳排放权的价格;还有一个是社会治理。
  “绿色溢价从2015年至今快速改善的背后是技术进步,包括光伏、电动汽车等等。可以想象20年以后,中国可能变为能源出口国,出口的是使用太阳能和风能的机器设备。我们估算未来40年,中国的绿色投资总需求达到140万亿元。靠绿色金融来推动绿色投资,关键点是绿色标准的制定和信息披露。”彭文生表示。
  他同时指出,碳排放有几个挑战。第一个挑战是全局和局部的关系,碳排放的外部性是全局的,中国建设全国统一的碳交易碳排放市场,全国的碳排放可能是下降的,但是地区的碳排放变化可能是有差别的,南方更大的可能是卖碳排放权,北方的京津冀地区更大的可能是买碳排放权,由此导致,北方的京津冀等地区的空气污染和土壤污染会加重。还有一个挑战是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现在有不少的省对传统的化石能源行业较为依赖,未来将面临较为“痛苦”的能源转型,需要财政政策从中发挥作用。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李俊峰则表示,碳中和推动了能源系统的转变,因为它能够控制温室气体中最容易控制的化石能源二氧化碳的排放。“碳中和首先推动能源的转型,能源转型中以电力转型为重点。其他领域,包括工业、建筑、交通,能够用电的尽量用电,不能用电的称之为难以替代的技术。这些或者用氢,或者用合成的化石燃料,或者碳普及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难以实现电气化的这些系统的改革。”李俊峰表示。
  李俊峰认为,碳中和最终要完成一种增长方式的转型。“近期以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为抓手,减少能源消费,并且要实现经济的增长的高质量转型,为尽早达峰奠定基础。中期是发展资源能源脱钩的新产业为抓手,实现达峰之后的稳中有降。远期以碳中和为约束,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大体上是这样,当然还有生活方式的转型,还有能源系统的转型。”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不代表对市场和行业走势的预判,也不构成投资动作和投资建议,建议投资者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审慎作出投资决策。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