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大型银行竞相争夺金融科技人才

戴安琪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近日一些大型银行的招聘已悄然开始,其中多数岗位都与科技相关。分析人士认为,抢夺金融科技人才,发力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诸多大行的共识。

  抢人大战打响

  日前,邮储银行官网发布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社会招聘公告。此次邮储银行招聘岗位为:技术平台研发管理高级专家、新核心运维管理高级专家、IT架构专家、技术平台架构师、运维开发架构师和业务架构师。招聘条件也相对较高,其中技术平台研发管理高级专家和新核心运维管理高级专家两个岗位,均需要“十年及以上IT行业工作经验,四年及以上金融行业工作经验;具有大型金融行业分布式架构规划及管理经验,具有银行分布式核心经验者优先。”

  交通银行官网也于近日挂出了100多个金融科技相关的岗位,招聘部门涉及总行金融科技部、软件开发中心和数据中心,招聘岗位包括大数据工程师、AI工程师、分布式云计算研发专家和IT系统管理专家等。

  抢夺金融科技人才,发力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诸多大行的共识。中国农业银行科技与产品管理局负责人蔡钊表示,2020年,是农行数字化转型纵深推进的一年。农行将重点发力普惠金融、智慧金融、风控体系、新技术新业态等领域,持续拓宽自主创新之路。

  疫情“检阅”线上金融

  抗疫期间,银行不断加码线上化服务,借力金融科技与企业和投资者共渡难关。例如,平安银行推出“在家办”服务平台,实现线上化快速办理金融业务,足不出户就能通过平安口袋银行APP线上办理开户、转账、还款、投资、理财等多项金融服务。在产品交易服务方面,平安银行则借助AI智能视讯等科技,提供线上产品咨询及认购服务。

  浙商银行则通过新型的区块链医疗健康服务平台,为瑞康医药上游企业和下游医院、药店等客户提供全面、有针对性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帮助医药流通企业更快、更高效地投入到抗疫救灾工作中去。

  分析人士认为,特殊时期,对于精准分配金融资源的要求比常规时期更为迫切,银行唯有基于大数据技术和价值网分析,才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对成批量的客户及客户需求状况做到实时而精准的识别,精准区分哪些信贷需求具有最高的疫情相关度,把信贷资源精准投放到关键地方。

  科技重塑行业格局

  金融科技正在重塑银行业的竞争格局。安永日前发布的《2019年全球资产管理行业报告》指出,金融科技的革新正在重塑资产管理行业的整体价值链,从分销与客户服务到投资研究与风险控制再到运营都无一例外经历着金融科技的洗礼。这无疑为资产管理机构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尽管我国各家银行对金融科技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但和国外相比仍存在差距。建设银行研究院宋效军表示,从公开数据来看,国有大行中,建设银行科技支出占营收收入比例最高,以“零售银行”著称的招商银行则是金融科技投入最多的股份制银行,2018年科技支出占营业收入比例接近2.8%,也是我国银行业科技支出占营业收入比例最高的银行之一。而国外银行科技支出占营业收入比例普遍在10%及以上,并且每年都保持了一定比例的增长。

  此外,我国银行还存在重当前轻长远的问题。宋效军认为,金融科技应用属于学习和成长层面的信息资本,是实现财务、客户等上层目标的基础支撑。但我们的金融科技战略推出后往往希望快速获得经济效益。当前,一些机构希望能够通过出售系统的方式来获得收益,这可能有悖于金融科技的发展内涵。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