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全基金董承非:成长投资恰逢其时 增配新兴科技股或有惊喜
在7月5日召开的“2019金牛基金高峰论坛暨第十六届中国基金业金牛奖颁奖典礼”上,兴全基金副总经理董承非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成长投资恰逢其时:中国经济需要转换发展引擎,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孵化出新的科技产业;虽然当前科技公司市值与美国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但这也说明了潜力所在;与当前受到追捧的“核心资产”相比,一些成长型公司已显现出了估值优势;外部因素也让中国产业界认识到了打造本土产业链的重要性。
兴全基金成立十六年间十度荣获“金牛基金管理公司”奖项,获奖次数在行业内排名首位。董承非也是基金行业获得金牛奖次数最多的基金经理之一,迄今已经斩获9座金牛奖杯。
成长投资难度更大
董承非以一个关于成长投资者和核心资产投资者状态对比的段子开场:成长投资者工作时间与非工作时间都需要研究产业趋势、判断大盘走势、关注海内外动态、公司以及产业链调研,访谈专家,看估值和基本面变化做波段,排雷,失眠……而核心资产投资者的生活状态是工作时间持股、申购再加仓、继续持股,非工作时间旅游、健身、打牌、追剧……
“当看到这个段子的时候,我脑海里第一时间就想到了2015年的一句名言,谈基本面就输在了起跑线上。”董承非表示,可能不同的时间段、市场的情绪和流行风格是完全不一样的,但背后反映的本质是一样的。
他认为,虽然大家将2013-2015年的市场定义为成长风格,但本质上,这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成长投资,而是产业资本在一二级市场套利引发的市场投机。当时除了与A股息息相关的互联网金融公司释放出业绩之外,其他大部分公司都没能出业绩,并没有孵化出产业和龙头科技公司,甚至一些明星公司近两年已经有退市的案例。大家回忆起那段时间讲得更多的是并购和重组。
“价值投资和成长投资都是看基本面的。”董承非强调,价值投资更看重当下,成长投资更看重未来。从投资方法上来说,两者并无优劣高下之分;从投资结果上来讲,如果从长时间的维度看,两者应该没有显著差异,价值投资和成长投资领域都诞生了不少知名的投资经理。不过,从社会意义上说,成长投资更有利于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价值投资者希望投资于更确定的标的,而成长投资者在投资未来的产业和技术趋势,从难度、成功概率来讲,比价值投资要更难。”
四因素有利成长投资
之所以认为成长投资恰逢其时,董承非列出了四点理由。首先,中国经济发展的背景发生了转变,股票是经济的晴雨表,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最终会在股票市场上反映出来。中国经济增长如果分两种模式的话,EASY模式已经过去,将切换到HARD模式,中国经济需要转换发展引擎,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需要孵化出新的科技产业,这也是为什么科创板地位如此重要的主要原因。
其次,核心资产当前成为全市场的焦点。不可否认,这些核心资产公司都是非常优秀的公司,但任何事情都应“有度”,30-70倍市盈率是目前核心资产类公司的估值水平。目前市场上定义的核心资产是过去增长模式下最大的受益者,但在经济模式发生转变的背景下,中国需要一批新兴企业由小到大脱颖而出。目前一些成长类公司的估值水平低于核心资产,虽然在成熟市场存在大股票溢价,但也不能把这些新兴公司一棍子打死。
三是中国科技类股票的特征之一是市值不大。对比之下,消费类公司里几千亿市值的公司比比皆是。虽然科技公司市值与美国公司差距较大,但同时也说明潜力大。如果跨越周期,突破原来的价值投资思维方式,用多维估值方法看,其实可以找到很多投资标的。
四是外部因素是“危”,更是“机”。中国庞大的内需和强大的整机制造能力是核心零部件崛起的沃土。外部因素也改变了国内企业家的思维方式,认识到扶持本土产业链的重要性。中国人的勤奋和进取,会导致产品的迭代速度非常快。
增配新兴科技股
当核心资产类股票受到市场追逐的时候,成长投资者近年来承受的压力较大。董承非表示,成熟的市场应该是多元化的,每一类投资者都能找到合适的客户。过去的三年在价值股的大年中还继续坚持成长投资,能够生存下来的投资者都是值得敬佩的。
对于成长投资面临的难题,他表示,难题在于科技公司商业模式会差一些,需要不停排“雷”;自下而上可以选择的标的还少一些,但科创板是好的开端;另外,因为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追赶上差距的时间是未知的,对于公募基金而言会存在一定排名的压力。
在演讲的最后,董承非表示,目前的这些科技公司可能入不了海外投资者的法眼,但对于本土机构投资者而言,如果拿出5-10个点的配置比重到一些关键领域不断努力的企业,可能5-10年后会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