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基金战报:过半股基混基亏损 债基和QDII基金可圈可点
7月行情已经收官,但在A股市场持续震荡且跌幅显著的影响下,权益类产品在本月的平均收益率皆为负值,其中,上半年涨势强劲的医药主题基金,受行业黑天鹅事件影响跌幅居前。
与之相比,债券型基金的表现则可圈可点,不仅平均取得1.11%的涨幅,而且可转债基金业绩回暖,净值整体上行,成为7月反弹的最大受益者,机构持仓暴增。另一方面,受益于海外市场的提振,QDII基金也持续获利,7月平均收益为1.71%。
股基:医药主题基金全线下跌,最大跌幅近10%
随着8月的到来,今年下半年首个交易月的基金业绩也浮出了水面,与6月份普通股票型基金仅4只产品净值微弱增长相比,7月份A股市场整体表现出回暖迹象,普通股票型基金也一改颓势明显翻扬,7月普通股票型基金中有超过100只产品取得正收益。
尽管普通股票型基金整体取得正收益的产品明显增多,但单只产品的涨幅仍然不高,即便是表现最好的博时量化多策略A,其7月份的涨幅也仅为3.96%。而在300多只能够取得可比数据的普通股票型基金中,7月份涨幅超过3%的仅有7只产品(各类份额分开计算,下同),占比尚不足2%。
但是观察7月普通股票型基金跌幅榜,跌幅超过5%的产品有28只,最大跌幅达9.79%。而跌幅靠前的普通股票型基金主要集中在医疗主题基金,根据中国经济网记者统计,7月普通股票型基金跌幅榜前40名中,有16只基金为医疗主题基金。
今年以来,生物医药板块表现一直不错。之所以在7月份出现严重下滑,主要是受“假疫苗”事件拖累。自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涉嫌生产不合格疫苗事件被曝光后持续发酵,最终导致医药板块整体承压。许多重仓生物医药股的医疗主题基金没来得及换仓,7月业绩出现明显回调。
长生生物疫苗事件尚未得到解决,紧接着美年健康又被查出存在部分B超检查报告由其他医生名义发出或检査报告无医师手写签名等违规情况,受此影响,美年健康股票在7月底也遭遇大跌。而不少基金也因重仓持有美年健康,从而导致其净值出现下跌。
从7月中旬“假疫苗”案件的发酵,到7月末美年健康风波,医药板块在7月连连遭受打击。“黑天鹅”事件的接连爆发,使得医药板块遭到投资者的用脚投票,成为7月表现最糟糕的板块。
市场分析人士称,在长生生物的事件未得到妥善解决之前,短期内医药股还存在回调风险。但是随着监管的加强,不够规范的企业会逐渐退出,对行业的长期发展也有一定利好。
华商基金翟金林表示,在此次医药行业个股调整之后,医药行业有望出现分化现象,公司治理优异、研发能力较强、注重信用与品质的优质公司会再次受到市场欢迎,而那些仅仅依靠营销手段或者依靠非连续性购获技术的公司会失去市场的支持。
混基:重仓蓝筹、基建获益,首尾相差超20%
根据银河证券发布的中国公募基金月度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混合基金平均下跌0.41%。不过,混合基金整体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分化趋势,在剔除大额赎回等影响因素之后,7月取得可比数据的混合基金中,表现最好的产品其涨幅为13.75%,而表现最差的产品其跌幅为9.30%,首尾相差超过20%。
从整体表现来看,7月份混合基金近半数产品取得正收益,业绩分化比较明显。其中,涨幅超过10%的有6只产品(各类份额分开计算,下同),涨幅超过5%的有35只产品。而反观跌幅榜,跌幅超过8%的共有4只产品,跌幅超过6%的共有34只产品。
中国经济网记者注意到,7月涨幅超过10%的6只混合型基金,其基金规模普遍较小,均不超过0.75亿元。这些涨幅靠前的基金持股主要分为两大类型。一种主要重仓持有中国平安、贵州茅台、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伊利股份、民生银行、农业银行等价值蓝筹股。另一种则主要持有钢铁、建材、高铁、基建等板块,这类基金的重仓股主要包括株冶集团、三钢闽光、柳钢股份、万年青、韶钢松山、海螺水泥、华菱钢铁、南钢股份、新钢股份、兖州煤业等。
值得注意的是,跟踪钢铁、建材、高铁、基建等板块的基金是最近一个月业绩才突飞猛进的,在今年上半年该类基金表现并不好。比如涨幅靠前的的金鹰技术领先,虽然该基金7月获得近12%的收益,但天天基金网显示,其最近6个月和今年以来的回报却明显不及其他上榜基金。
由于基建板块近期爆发力较强,部分机构也发布研报表示看好该板块。太平洋证券表示,下半年基建成稳增长一大看点,大概率将企稳回升。中泰证券认为,政策口子正在松动,且意图是希望资金流向基建。民生证券也称,利好政策释放,基建板块有望加速回暖。
从跌幅靠前的混合基金风格来看,同股票型基金一样,垫底的混合型基金也主要是医疗主题基金,占比接近一半。对于医药行业的现状,万联证券分析称,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疾病谱变迁、消费升级背景下的优质医疗服务需求等。投资建议上:短期内注意仓位控制,可关注“两票制”影响逐步消退、业绩和估值同时处在底部阶段的医药商业板块的投资机会;同时适当关注中报业绩超预期的优质医药个股。
债基:债市表现回暖,可转债净值整体上行
七月以来,A股市场延续震荡行情,不过债券型基金却表现突出,单月整体上行行情明显。在普通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均报负的情况下,债券基金7月平均取得1.11%的涨幅。
在1900多只可以取得可比数据的债券型基金中,7月收益为负的不足50只。也就是说,超过97%的债券型基金7月取得正收益。根据中国经济网记者统计,涨幅最好的债券型基金单月净值上涨了6.34%。
整体来看,债券型基金7月涨幅超过3%的共有27只基金(各类份额分开计算,下同),而跌幅超过3%的却仅有3只产品,跌幅超过1%的也仅有13只产品。事实上,不仅大多数债券型基金取得了正收益,而且涨幅前10名的产品单位净值增长率均超过3.9%。
值得注意的是,7月涨幅榜前10只的债券型基金均为混合型债基,且其中9只产品的股票投资比例均大于10%、小于20%。根据二季报显示,这10只债基的股票配置大多也以7月份涨幅靠前的银行和钢铁龙头个股为主。
7月中证转债指数大涨3%,受此影响,可转债基金业绩也有所回暖,净值整体上行,成为7月反弹的最大受益者。观察7月债券型基金涨幅榜前40名,其中不少可转债基金均取得了较高的收益。
同时,7月份可转债市场出现大幅增持现象,基金、券商和社保成为增仓的绝对主力。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各个参与主体集体增持转债48亿元,总持仓超过900亿元。不仅保险资金连续增持转债,曾在6月份减仓的机构如券商和基金等也纷纷加入做多行列。
仓位较为灵活的长信可转债基金认为,转债市场估值已接近历史底部,监管政策也较此前有所缓和,市场有望企稳回升。该基金表示,三季度继续保持审慎严谨的态度,密切关注经济走势和政策动向,适度调整组合权益部分的行业分布和个股集中度、债券部分的久期和仓位,进一步优化投资组合。
QDII基金:海外市场提振,超七成QDII取得正收益
在A股震荡调整之时,海外市场主要指数已迅速回暖,尤以美股二季报行情开局较为强劲。在经济持续向好以及美联储在半年度货币政策报告中对经济情况表示乐观并将继续采取渐进加息的情况下,美国股市得到提振。从投资环境角度,随着美联储加息提速的预期升温,美元升值的格局令持有美元资产的QDII获利。
在此背景下,7月超过75%的QDII基金收益率为正,表现大幅超越同期普通股票型基金及混合型基金。数据显示,7月QDII基金平均收益为1.71%,单月涨幅前十的QDII基金收益均超过5.6%(含5.6%)。
值得注意的是,7月QDII基金涨幅前四名中有3只产品是生物医药主题QDII,也就是说,虽然国内医药主题基金受黑天鹅事件影响7月业绩表现欠佳,但在海外市场重仓生物医药板块的基金仍然取得了不错的回报。
此外,由于7月份标普500、德国DAX、纳斯达克100上涨幅度均超过3%,跟踪这三大指数的ETF及其联接基金也取得了较高的收益,纷纷登上7月QDII基金涨幅榜。其中,7月QDII基金涨幅榜前15名中,就有7只基金为跟踪上述三大指数的ETF及其联接基金,占比接近一半。
对于目前国内QDII型产品的投资情况,国金证券分析师王聃聃表示,“面对人民币升值空间压缩、国内资产普遍收益率下行、优质资产稀缺导致投资难度加大。在此背景下,投资者可适时配置海外资产分享外币升值以及其他市场发展红利,分散国内单一市场投资风险,稳定组合收益。根据金融投资理论,将投资资金分配在尽可能多的关联性比较低的资产上,以此达到充分分散风险的目的。中国大陆和新兴国家市场、发达国家市场等相关系数均很低,仅有0.22——0.32,这为分散化投资带来巨大空间。因此,通过全球化合理的资产配置,选取相关性较低资产进行投资组合,QDII可以有效降低A股单一市场风险,为投资者带来稳定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