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银行理财新规上热搜 一线销售笑言"有利于完成任务"

证券日报

  上周五,银保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理财新规),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同日,央行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对过渡期内产品估值、新老对接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明确。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讲,理财新规中最重要的一个变化莫过于:将单只公募理财产品销售起点由目前的5万元降至1万元。

  上周末,《证券日报》记者走访多个银行网点,了解理财新规对银行一线员工和投资者的影响。

  银行网点员工:

  希望理财新规尽快落地

  理财新规要求,商业银行应当根据理财产品的性质和风险特征,设置适当的期限和销售起点金额。目前商业银行在售的银行理财产品最低都是5万元起售。而理财新规规定,发行公募理财产品的,单一投资者销售起点金额不得低于1万元人民币。商业银行发行私募理财产品的,合格投资者投资于单只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的金额不得低于30万元,投资于单只混合类理财产品的金额不得低于40万元,投资于单只权益类理财产品、单只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理财产品的金额不得低于100万元。此外,延续现行监管要求,个人首次购买理财产品时,应在银行网点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和面签。

  上述规定意味着,长期以来银行要求的面向公众的理财产品门槛从5万元降到了1万元。

  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一家国有银行网点,大堂经理告诉《证券日报》记者,5万元的投资门槛把一大批资金规模较小的客户挡在了银行理财产品的门外。“目前我行有一款代销的保险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接近5%,期限5年,提前取出还要收取手续费,与同期的银行理财产品相比并没有优势,不过仍有很多人咨询购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款保险产品‘起购金额为1万元’。”

  在另一家股份制银行网点,理财经理表示:“为应对互联网理财,我行推出了‘宝宝’类产品,在风险、流动性和收益水平都优于余额宝等产品,但是这款产品的起购金额为5万元,让很多客户敬而远之。”

  在上述银行网点,《证券日报》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在网点办业务的投资者。一位女士声称:“在收益率、投资门槛接近的情况下,更相信银行的安全性以及理财风险的把控能力。如果未来投资门槛降为1万元,闲钱还是考虑买银行理财,感觉风险更低。”一位年轻男士则表示:“我刚参加工作不久,每个月的工资扣除房租等必要开支,攒够5万元还是比较困难的。现在的闲钱都投资了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如果银行可以买到1万元的理财产品,还是会优选银行。”

  此外,在《证券日报》记者走访过程中,还有银行网点员工表示:“希望新规能尽快落地,门槛降低意味着多了很多潜在购买群体,有助于完成销售。”

  事实上,在理财新规发布当日,该项调整就因全民关注而“上热搜”。还有业内专家表示,降低银行理财产品门槛有助于银行理财产品更加普惠化,覆盖更多的普通投资者,使更多的普通民众更方便地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新规要求

  强化信息披露

  理财新规还提出了具体的理财业务信息披露要求:公募开放式理财产品应披露每个开放日的净值,公募封闭式理财产品每周披露一次净值,公募理财产品应按月向投资者提供账单;私募理财产品每季度披露一次净值和其他重要信息;银行每半年向社会公众披露本行理财业务总体情况。

  银行要在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对理财产品进行“全流程、穿透式”集中登记,从而防范“虚假理财”和“飞单”。

  现在的银行理财产品都会显示预期年化收益率,很多投资者也都是据此选择产品。今后,预期收益率将不能在宣传资料中出现。

  理财新规还要求,商业银行销售理财产品,应当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向投资者充分披露信息和揭示风险,不得宣传或承诺保本保收益,不得误导投资者购买与其风险承受能力不相匹配的理财产品。推动预期收益型产品向净值型产品转型,真正实现“卖者尽责、买者自负”。

  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不得宣传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在理财产品宣传销售文本中只能登载该理财产品或者本行同类理财产品的过往平均业绩和最好、最差业绩,并以醒目文字提醒投资者“理财产品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不等于理财产品实际收益,投资须谨慎”。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