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在6只“独角兽”基金发行的过程中,受市场关注的另一焦点在于这6只产品可能引发的虹吸效应。部分市场人士担忧,“独角兽”基金可能会引发老基金抽血,不利于市场稳定。
一直到截稿时的深夜,业内人士在社交媒体对于“独角兽”基金的争论仍未止歇。
争论围绕着风险系数、政策口径、募集进展、持有费率,乃至渠道宣传推介中的错别字。
换一个维度,话说这是一场“营销与策划”的盛宴,更不为过。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过去的72小时,对6家入选发行战略配售基金的公司而言,可以说是打满鸡血的72小时。
接踵上演的渠道纷争、品牌竞技的表象背后,一款热门基金,似乎隐藏了更多来自业态深处信号。
紧张筹备直击
从6月6日6只“独角兽”基金获批,到6月11日正式开卖,中间仅仅隔着2个工作日和2个休息日。
这使得基金公司和各大销售渠道对6只产品的发行备战只能高度紧张化。
6月8日下午,其中一家基金公司的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我们原本以为产品获批后会有更多时间准备,但没想到会里推进得如此急促,不仅要求马上发行,募集时间也如此短,这样的时间安排是我们没有意料到的,感觉有些仓促。”
正是由于时间紧迫,6家基金公司及相关渠道很快展开了宣传工作。
尤其在6只产品开卖的前两天,也即6月9日和10日,针对6只“独角兽”基金的宣传可谓是铺天盖地展开,无论是传统广告投放、传单发放、短信发送,还是新式“抖音视频”宣传,基金公司几乎动用了所有能动用的方式来进行6只“独角兽”基金的宣传。
在火热的宣传攻势下,不少投资者在6月9日和10日两天即在相关平台提前下单,预购“独角兽”基金,例如某大型商业银行在这两天内的预购量就达到10亿元左右。
进入6月11日,真正的销售大战直接开打。对于招商、华夏、易方达、南方、嘉实和汇添富这6家基金公司而言,产品的高度趋同性意味着他们必须在客户间进行争夺。不过,由于6只基金的主销银行渠道不同,这也导致了6只产品发行的分化。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从多个渠道人士处交叉求证,招商3年封闭运作战略配售基金是6月11日卖得最好的一只基金,也是6月11日唯一一只募资过100亿的基金,在6只产品中遥遥领先。据悉,该基金仅在6月11日上午就卖出了近100亿元,另有消息称截至当日下午该基金共卖出120亿元。
招商基金在6只产品中销量的领先,在于招行渠道实力之强。在此次“独角兽”基金的销售大战中,招商银行只重点推荐招商基金的产品,而诸如工商银行需要同时推荐其托管的南方、华夏和汇添富3只“独角兽”基金,3只基金中难免会产生直接的竞争。
除了招商3年封闭运作战略配售基金外,其余5只“独角兽”基金6月11日的销量都在数十亿左右,且以50亿以下居多。其中,易方达3年封闭运作战略配售基金在除招商“独角兽”基金以外的5只基金中销量领先。
合计而言,6只独角兽基金首日募集规模或在300亿元上下,这在当前寡淡的市场环境下是非常不错的募集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资者对该类创新基金品种的欢迎程度。
但是,就整体来看,6只“独角兽”销售首日的情况并不算太过火爆。除了个别基金确实可以用“卖爆了”来形容外,其它基金销售情况较为一般。6只独角兽基金首日募集规模,与3000亿元的总募集上限也有较大差距。
值得特别说明的是,由于销售数据敏感,对于上述提到的各项数据,记者并未能从相关基金公司处获得求证,可能会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
另外,由于6只基金均还在募集期,究竟谁能卖得更好,目前还是未知数。
募集上限风波
在6只“独角兽”基金开售当天,关于“调整募集上限”的传闻也成为市场关注点。
6月10日,有市场消息称,证监会向6家基金公司下发了监管通知,其中提到了三项内容:1.请各公司尽力控制募集规模在200亿左右。2.从收到通知起,不投入新的广告,不进一步宣传。3.以前广告中若有不合规的内容,比如“前所未有”,请修正并消除影响。另外,有券商渠道也有相似消息传出。
但6月11日上午,又有新的消息传来。有媒体引源接近证监会的人士表示,根据机构部窗口指导精神,战略配售基金的规模门槛是50亿元即可设立,上限仍为500亿元不变,只是要求各基金公司根据自身管理风格,适度发行可行可控规模的基金产品,即不到500亿元也可结束募集。
在6月11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的多个银行网点中,相关理财经理均向记者表示,银行上级部门确实向下传达了“独角兽”基金调整募集上限的消息,其中有理财经理表示是6月11日早才收到的消息。因此,他们在向有兴趣的客户介绍“独角兽”基金时,也特别强调了关于募集上限调整的事情。
但是,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向其中一家基金公司相关人士求证后,其表示:“我们绝对没有向包括银行、券商、第三方等任何渠道发布调整募集上限的消息,而且如果要下调限额是绝对要发公告的。我们一直都是以会里的通知来做的,目前的上限仍然是500亿。”
截至记者发稿前,6家基金公司均没有发布关于募集上限调整的相关公告,后期是否会有所变更,将根据基金公司的公告来明确。
在尚未有更新消息传出之前,目前6只“独角兽”基金的募集上限均维持在500亿不变。
热议虹吸效应
在6只“独角兽”基金发行的过程中,受市场关注的另一焦点在于这6只产品可能引发的虹吸效应。部分市场人士担忧,“独角兽”基金可能会引发老基金抽血,不利于市场稳定。
有市场人士6月11日指出,“独角兽”基金走的是银行理财渠道,抽的是基民的资金,若销售火爆,会导致大批基民赎回老基金认购“独角兽”基金,老基金为了应对赎回,只能卖出持仓的权重蓝筹,因此导致权重股下跌。短线而言,CDR基金对权重股的抽血效应不能忽略。
此外,除了对老基金可能产生“抽血”之外,6只“独角兽”的发行还可能在一定时间内对其它权益新基金的发行造成影响。
华南一位公募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现在市场的注意力也都在“独角兽”基金上,其它基金在这个阶段募集完全不占优势。而且从发行首日的情况来看,6只“独角兽”在宣传如此热烈的宣传攻势下发行情况还不算太过火爆,说明现在发基金确实也比较困难。
不过,6只“独角兽”基金短期内究竟会对市场带来多大的影响,还需要看募集情况的进展。如若最终募集金额与3000亿上限存在较大差距,短期而言对市场带来的“抽血效应”也将低于此前市场的预期。
此前,亦有机构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独角兽”基金对市场的流动性影响应综合评估,独角兽基金对市场形成抽血效应的因果关系并非绝对成立。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特别链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新华网政府部门交易机构证券期货四所两司新闻发布平台友情链接版权声明
关于报社关于本站广告发布免责条款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