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周期基金(Lifecylce Fund),也被称为目标日期基金(Target-Date Fund),是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的一类新型基金产品类型。经过20余年的发展,此类基金逐渐成为美国养老金市场参与者最主流的投资选择之一。
生命周期基金呈现两大特点
近年来,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凸显,个人养老保障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在现有的各种养老体系尝试中,由公共养老金(联邦社保基金)、雇主发起的养老金计划(DC计划、DB计划)与个人退休账户(IRAs)组成的美国三支柱体系是当前最为成熟的养老金体系之一。截至2017年三季度,美国市场的养老金总规模已经达到27.2万亿美元,其中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IRAs规模已达到8.6万亿美元,第二支柱中的确定缴费型计划(DC Plan)规模也达到了7.6万亿美元。
庞大的商业养老金体系资金催生了对以养老为目标的投资产品标的的巨大需求,而作为针对这一特定需求产生的产品形式,生命周期基金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应运而生。
产品的结构往往由产品的实际投资目标与约束决定。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讲,养老投资的主要目标是为退休后生活提供一定比例的保障,使得其退休后收入能够达到退休前收入的一定比例以上。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养老金的运作形式往往采用类似定期储蓄、投资的方式,雇员在职业生涯中定期将收入存入养老金账户进行投资,最后在退休后一次性/定期地从账户中提取资金。在这样的投资目标与方式背景下,以养老保障为目标的生命周期基金呈现出的两大特点:
1.从养老资金长期投资角度出发,对回报的追求决定了产品初期较高的权益类资产配比。
为了追求更好的退休生活水平,生命周期基金最大的目标就是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提高投资的回报率,而又由于商业养老金往往采取定期缴费的机制,具有长期稳定的现金流流入,所以对于资产的长期收益水平更为看重。
从较长的时间跨度来看,投资于权益资产能够获得显著的权益风险溢价,从而能够为长期投资者创造更高的回报水平,这就决定了生命周期基金在初期会更多配置权益类资产。
2.临近退休时,对于现金流提取确定性的追求决定了投资组合逐渐偏向于固定收益类资产。
随着养老目标基金的长期运作与资金的不断投入,投资组合的净值在接近退休时已经达到了一定规模,而在这时,投资者更为看重的是产品到达提取日后现金流的确定性——他们对于资产大幅波动的容忍性逐渐降低(这时的大幅回撤会大大影响提取现金流,同时净值回复的概率也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小),产品的投资目标从追求长期高收益慢慢转向追求资产组合的低风险。所以,从产品结构上,投资组合逐渐向固定收益类资产倾斜。
如下图所示,在海外生命周期产品结构中,大类资产比例配置往往会从高配权益类资产逐渐转变为高配低风险固定收益类资产,所以海外形象地借鉴了飞机下滑的概念,将其称为“下滑路径(Glidepath)”。
值得注意的是,生命周期产品的投资逻辑往往以自上而下的大类配置为主,对于底层资产的收益风险表现的稳定性以及资产的流动性较为看重。所以,海外的生命周期产品往往采用FOF的运作形式,以大类资产的被动基金作为投资标的进行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