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末,尽管“白龙马”被绊了一跤,但A股的“冰与火之歌”仍在上演。截至12月17日,今年以来上证综指累计上涨5.24%,上证50指数累计大涨23.32%,创业板指数则累计下跌9.08%。
多家公私募基金人士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认为,2018年宏观经济稳中向好的形势决定了股市整体向好;供给侧出清、旧动能淘汰与新动能崛起决定了股市结构性分化;流动性稳健中性、去杠杆继续推进决定了股市延续慢牛行情。风格方面,是价值龙头和优质成长龙头的绩优“二重唱”,关键因素在于业绩增长。
四大增量资金助力
今年上半年,对于“价值投资的春天来了”这一判断,私募基金经理张朝(化名)当时一直不愿接受。凭借两年前成功躲过股市大幅波动时建立的自信,今年5月,张朝坚信白马蓝筹只是“昙花一现”,应加大成长股的配置。然而,迎接他的却是小票频频闪崩、白马一路高歌,这让他措手不及。当时,张朝还不明白到底是市场矫枉过正,还是A股风格已经转向。但在当前时点,张朝已经和很多基金经理一样,不仅接受了现实,而且相信“价值投资的时代来了”。
在不少基金经理看来,宏观经济稳中向好为2018年的A股走势定下了主基调。星石投资合伙人、首席策略师刘可分析,从需求侧角度看,消费仍是最重要驱动力;出口受益于国外经济复苏;房地产、基建投资可能下滑但幅度不大,制造业投资有望回升,因此整体经济韧性依然强劲。从供给侧角度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减法向加法过渡,去产能、去杠杆继续推进的同时,补短板力度逐步扩大,新动能正快速成长。
从通胀角度看,银华基金研究部总监董岚枫预计,2018年将呈现通胀温和、货币政策稳健、利率缓慢下行、投资增速下行、经济增长结构出现调整的情况。经济动能的新增长点不断涌现,如中高端消费、创新和绿色低碳等领域,这有利于经济保持稳定。
“从就业、通胀、国际收支、经济成长的角度来看,2018年都不太需要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持。”泰达宏利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王彦杰表示,预计出口和消费是经济比较有力的支撑。
基于此,2018年A股有望继续演绎结构牛市。建信基金权益投资部总经理姚锦认为,“整体上看,2018年经济增长波动不大,但在企业微观层面积极信号显著增多,可能会出现宏观和微观数据及景气的背离,A股将继续按照经济转型方向演绎结构性牛市。”
哪些增量基金将助力A股?业内人士预计,可能存在四股力量。首先是银行资金。2018年融资需求增速将明显回落,利率水平有望回落,银行资产端压力可能逐步显现,将加大对权益类资产的配置。
其次是居民资金。嘉实基金首席策略师、嘉实主题混合基金经理方晗分析,A股赚钱效应逐步回归、房地产市场冷却、资本流出途径缺乏等因素,可能促使居民财富重新回归A股市场。此外,资管新规也可能动摇隐性刚兑预期支撑下的银行理财吸引力。王彦杰表示,楼市调控和理财产品监管趋严可能促使部分资金流向股市,预计2018年初A股会有不错表现。
三是保险保障类资金。基金人士认为,中国保险保障类资金的绝对规模持续稳定扩大,这类资金将按照一定比例投资股市,带来持续的增量资金。
四是海外资金。A股正逐渐变成开放市场,特别是在纳入MSCI指数后,不仅被动配置资金将进入,主动管理资金也有望加大对A股的配置。
“整体来看,2018年A股资金面不会太紧,全年增量资金预计达5000亿元左右。市场保持健康上涨的概率仍较大,结构性机会较多。”董岚枫说。方晗预测,2018年上证综指有望继续录得10%左右的正收益,机会主要来源于2018年二季度之前,企业盈利尚在高位,流动性环境不太可能在年初骤然收紧,美股、港股等主要境外市场依然处在全球经济扩张和资本积极配置的乐观氛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