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辉:未雨绸缪 防范养老保险“灰犀牛”风险发生
中证网讯(记者 欧阳剑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陈文辉11日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0年首季峰会上表示,中国人口老龄化同时伴随少子化和高龄化特征,进一步加剧了中国人口结构老化程度,预计2022年迈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迈入重度老龄化阶段。预计十几年后,养老金缺口将成为最重要的民生问题,必须提前应对,未雨绸缪,尽快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防范养老保险“灰犀牛”风险发生。
陈文辉表示,初步核算,2019年全国社保基金投资收益额超过3000亿元,投资收益率约15.5%。截至2019年末,全国社保基金资产总额2.6万亿元,累计投资收益额1.25万亿元,年均投资率8.15%。
“中国在养老体系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受限于国情和历史原因,也存在一些问题。”陈文辉表示,一是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较低,影响投资效率。2016年以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主要由省级甚至县市一级管理,为确保资金安全,只允许结存资金存放银行或购买国债,收益较低。
二是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转轨产生代际失衡,并形成历史欠账。中国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从1997年才开始建立,以现收现付制为主,在此之前,已退休的人员无须缴纳养老保险费,已参加工作的人员之前的工作年限视同已缴费,但这部分人退休后又需要足额给付所产生的历史欠账,影响了代际公平。
三是当前养老金储备规模较小,且结构失衡。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老龄化问题出现在经济尚不发达、国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阶段,呈现出“未富先老”的特点,养老金储备规模较低。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养老金储备约10.1万亿元,包括全国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等,占GDP的比例仅为11.4%,与OECD国家50.7%的平均水平相比,差距较大。在养老金储备中,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养老储备基金占比为83%,以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为主的第二支柱和由个人储蓄型商业养老保险构成的第三支柱仅占17%。而在美国,第一支柱仅占10%左右。我国政府承担了居民养老的绝大多数责任,同时也加重了财政负担。
“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制度的顶层设计,对改革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作出具体部署。”陈文辉介绍,社保基金理事会主要承担了两项具体工作。一是受托管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率显著提高。截至2019年末,社保基金会已先后与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签署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合同,合同总金额为10930亿元,实际到帐资金9081亿元。自2016年底,受托运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以来,累计投资收益额是894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5.76%。其中,去年初步测算的投资收益率约为9.6%,与委托前相比大幅提升。
二是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弥补养老金缺口,促进代际公平。截至目前,共有81家中央企业和中央金融机构共计约1.33万亿元国有资本启动划转程序,其中已有58家完成划转,划入社保基金的国有资本总额超过8000亿元。
陈文辉强调,社保基金理事会作为具体执行机构之一,在做好划转股权承接工作的同时,下一步重点要研究推动两方面工作。一是要研究划转股权的管理、运营、处置、资金归集和收益再投资等工作,及时提供充足可持续的现金流,保证老龄化足额发放,未来将与投行、资产管理机构等金融机构加强合作。二是以此为契机,推动国企混改,实现全民共享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