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合规迎双重考验 券业再谋新三板业务转型
[面对新三板业务盈利不足、持续督导压力偏大、收益和风险不平衡的现状,证券公司的新三板业务布局已经出现分化。部分券商大幅收缩业务战线,不再追加投入;仍在坚守的券商,也对业务做重新调整]
[就在9月15日当周,新增挂牌27家企业,均为协议转让方式。截至目前,新三板待挂牌企业有88家,待审公司915家。]
新三板当前正面临重重挑战。除了仍未能有效解决的流动性困局、三类股东等问题之外,在新股常态化发行的影响下,因终止挂牌转战IPO等原因而离开新三板的企业正在增多。
面对新三板业务盈利不足、持续督导压力偏大、收益和风险不平衡的现状,证券公司的新三板业务布局已经出现分化。部分券商大幅收缩业务战线,不再追加投入;仍在坚守的券商,也对业务做重新调整。多位券商人士表示,年内督导业务增速较快,仍将是未来业务重点。与此同时,券商还将利用自身优势,以挂牌后的股权经纪等业务为突破口,布局企业全产业链服务。
盈利与合规的双考验
新三板市场的持续低迷,已经开始在券商的业务层面发酵。
“2015年时,新三板政策面、资金面、企业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挂牌企业数量和挂牌速度在中国整个资本市场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当时新三板市场表现出来的是超越沪深,甚至有取而代之的势头。但很快,我们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我们对市场有误判。”在近日召开的2017年中国新三板投资者大会上,鼎锋资产合伙人汪少炎回顾称,当前的新三板市场已经进入新一阶段,问题陆续爆发,市场质疑渐起。
汪少炎表示,在当前阶段内,首先爆发的是庞大的挂牌企业数量之下企业治理不规范的问题。与此同时,三类股东问题、流动性难题、转板和各个市场之间并购等问题也开始引发关注,如何治理新三板企业的失信和违规违法问题等,也一时间全部爆发。“这时候大家对新三板的态度发生了逆转。很多人开始离开新三板,质疑新三板,这个阶段目前还没有过去。”
市场层面的变化,对券商业务的影响明显。“对券商而言,新三板业务目前的收益和风险并不匹配。”长江证券新三板业务总部副总经理张加强总结道。
张加强称,券商所从事的新三板业务包括挂牌发行、再融资、并购重组等财务顾问业务。目前,挂牌企业数量比起之前大幅度减少;并且券商也开始对挂牌企业做出选择,更青睐资历较好或者有明确预期目标的企业。未来,挂牌业务可能仍保持当前的节奏。但也有券商分析师和投行人士则认为,未来两年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会大幅减少。
数据统计显示,截至9月15日,新三板挂牌公司共计11578家;其中做市转让1465家,协议转让10113家。目前市场的总股本为6771亿股,流通股本3270亿股。就在9月15日当周,新增挂牌27家企业,均为协议转让方式。截至目前,新三板待挂牌企业有88家,待审公司915家。
而新三板的再融资业务,则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在张加强看来,有IPO预期的企业,目前基本上都是投资机构追着企业要求投资,但其他企业的融资仍有一定难度。而数据统计也显示,2015年以来,新三板申报IPO企业的融资可以占到新三板市场当年定增完成额的20%左右,如果考虑到部分企业未进入辅导阶段但市场已有预期,这个占比可能在20%至25%之间。
此外,券商新三板的做市业务也难言乐观。张加强透露,去年的8、9月份期间IPO发行加速,叠加对贫困地区IPO相关扶持政策影响,其所在券商做了布局;在今年3月市场行情期间,做市业务表现较为乐观。但伴随下半年以来交易量的明显减少,做市整体情况又开始回落。“目前想在做市方面有突破太困难。在交易量这么少的情况下,根本就没有特别多的交易机会。”
在各项业务中,督导业务上半年的增速相较可观。但在股转公司不断加大监管力度、规范挂牌企业管理等从严监管趋势下,此前疯狂扩张的业务板块隐形风险开始爆发,券商的督导压力只增不减,而新三板业务已经成券商评级最易丢分的板块。在2017年证券公司分类评价结果的扣分项上,股转公司开出了四成的罚单,评价期内有49家券商因新三板业务拿到罚单。
面对新三板业务盈利不足、持续督导压力偏大、收益和风险不平衡的现状,业内人士称,部分券商已经开始收缩新三板战线,重组新三板部门、减少新三板业务人员、解除持续督导协议等情况频繁出现。
“总体分析的话,目前新三板对券商而言就是收益、风险不匹配。后续的收益不是太高,而我们所承担的风险开始加大。当前券商对新三板这块业务也有分化,预期不够明朗的情况下会有比较大的差别,有些也不愿意再继续加大投入。”张加强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