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字头”概念股拉升 央企上市公司价值重估迎来制度催化剂
中证网讯(记者 黄一灵)1月24日午后,“中字头”个股持续拉升,截至当日收盘,中铁装配、中粮资本、中油资本、中国海诚等涨停。
从消息面来看,在1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务院国资委将进一步研究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同日,证监会副主席王建军表示,将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质量评价标准,突出回报要求,大力推进上市公司通过回购注销、加大分红等方式,更好回报投资者。
一直以来,资本市场都是支持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以下简称央企上市公司)改革发展主战场和主阵地。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央企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的估值水平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地位并不匹配,对其客观经营绩效的改善反映不充分,股票估值普遍偏低,未来具有估值重估空间。
估值应与国民经济支柱地位相匹配
央企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关系国计民生的能源、金融、公用事业、军工等重要领域,体现了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的地位,但其在资本市场上的总市值占比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并不匹配。
长江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A股的441家央企上市公司总营收、利润总额、归母净利润总额分别占全部上市公司体量的43.3%、52.1%、52.0%。然而,截至2022年末,央企上市公司总市值为22.79万亿元,仅占上市公司总市值的26.9%。
另外,截至2023年9月底,央企50指数、国资央企50指数、国企50指数的最新一期样本总市值分别为16.36万亿元、11.91万亿元、19.44万亿元,在全市场A股总市值中的占比分别仅为18.88%、13.74%、22.43%。
业内人士认为,在境外市场,以美国标普500成分股公司为例的上市公司市值规模与经营规模基本匹配。对比来看,A股国有企业估值也应与国民经济支柱地位相匹配。
具有价值重估空间
近年来,央企上市公司充分运用各项资本工具,股权结构不断优化,资产质量持续提升,经营效率不断提高。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A股央企上市公司整体ROE一直稳定在10%以上,高于市场8%左右的平均水平,央企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趋势逐步显现。
据市场人士介绍,除财务指标外,全要素生产率评估方法也是广泛认可和采用的、综合评估企业经营绩效的方法。数据显示,央企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绝对值从2012年的3.06持续增加到2022年的3.7,全要素生产率绝对值不断提高。同时,央企上市公司人均效率、经营效率持续领先,资产配置效率、科技效率明显改善。
“央企上市公司整体经营业绩持续向好,生产效率整体优于其他类型上市公司,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和估值重估空间。同时,近五年年末央企上市公司静态估值水平显著低于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等非国有上市企业,具有较大的挖潜空间和长期投资价值。”长江证券指出。
制度供给力度进一步加码
在1月24日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相关负责人称,将进一步研究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引导中央企业负责人更加关注、更加重视所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及时运用市场化的增持、回购等手段来传递信心、稳定预期,加大现金分红力度,来更好地回报投资者。
对此,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央企估值在制度供给力度加码的前提下有望迎来新一轮重塑。国泰君安证券表示,面向未来,央国企估值重塑的催化包括:股权激励带动提升运营效率、战略性重组与专业化整合、提高分红和回购以改善股东回报和再投资收益、杠杆空间打开、产能出海新机遇等。2024年新一轮国改预期有望进一步升温。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资本市场具有明显的新兴加转轨特征,上市公司结构也体现出与经济体制演进变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相适应的趋势。目前,我国市场体制机制、行业产业结构、主体持续发展能力体现出鲜明的中国元素、发展阶段特征,把握好不同类型上市公司的估值逻辑,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有利于促进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更好发挥。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上市公司尤其是央企上市公司等国有上市公司,一方面要“练好内功”,加强专业化战略性整合,提升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公众公司意识,主动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让市场更好地认识企业内在价值,这也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