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经营向好 上市公司步入企稳回升轨道
10月3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北京证券交易所同时发布各自板块上市公司三季报整体运行情况。前三季度,沪市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整体迈入边际修复轨道,多个行业、多项指标出现积极变化;深市上市公司前三季度积极投资扩产,营业收入整体保持增长态势,龙头公司表现稳健,消费“主引擎”表现亮眼,绿色“新引擎”动能强劲;北交所上市公司充分发挥创新型中小企业“灵活、创新、高效”的竞争优势,立足科技创新,加快转型升级,前三季度整体经营保持稳健,经营业绩积极向好,企稳反弹趋势逐步显现。
沪市公司三季报出炉:边际改善信号明显 超八成实现盈利
本报记者 黄一灵
截至10月31日,除多地上市红筹企业中芯国际、百济神州、华虹公司和诺诚健华外,沪市2248家上市公司完成2023年三季度报告披露。整体来看,前三季度,沪市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整体迈入边际修复轨道,多个行业、多项指标出现积极变化。
上交所表示,进入四季度,经济回暖的积极因素仍在不断集聚,持续复苏的支撑力量仍在持续加强。预计四季度主要行业将延续回升态势,全年业绩企稳可期。
六成以上公司步入企稳回升轨道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沪市2248家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8.44万亿元,同比增长1.6%;实现净利润3.51万亿元、扣非后净利润3.35万亿元,同比微降1.5%和0.5%,降幅较上半年收窄。
其中,1314家公司营收实现同比增长,306家公司营收同比增速超30%;1837家公司实现盈利,占比82%,936家净利润同比增长,622家净利润同比增速超30%,125家扭亏为盈;亏损公司411家,102家亏损金额减少,合计亏损额较上年同期大幅收窄约53%,盈利面持续扩大。
分产业看,沪市实体类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1.79万亿元,同比增长1.9%,实现净利润1.69万亿元、扣非后净利润1.55万亿元,降幅较上半年显著收窄4.6个百分点和5.2个百分点,呈现边际改善的良好势头。分季度看,沪市实体类公司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净利润、扣非后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8%、8%。其中,809家单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40家同比减亏,156家同比扭亏;672家净利润环比增长,152家环比减亏,116家环比扭亏。数据表明,六成以上公司已步入企稳回升轨道。
科技型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强链补链
沪市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沪市实体类公司合计研发支出约5813亿元,同比增长8%。分行业看,公用事业、交通运输、建筑业、采矿业、电子设备制造业、信息技术服务业、运输设备制造业研发支出同比增幅达23%、13%、12%、9%、20%、15%、15%。
作为“硬科技”企业的主阵地,科创板公司前三季度研发支出合计达到959亿元,同比增长26%;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的中位数达到13%,同比提升4个百分点。
持续耕耘结硕果。以科创板企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先导集群,已成为助力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力军。例如,在先进制造领域,半导体设备公司作为国内相关领域的“领头羊”,有力推进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自主化进程,前三季度合计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增长40%和41%。
与科创板相呼应,沪市主板亦有一批科技型企业持续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活力。例如,以航海装备、航空装备为代表的高端装备行业释放新动能,前三季度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60%、30%。
真金白银提振投资者信心
近年来,沪市上市公司维护价值投资意识不断强化,回购增持内在动力显著增强,以实际行动提振投资者信心。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沪市新增回购计划230余家,拟回购金额上限达614亿元。尤其三季度以来,沪市公司加快回购步伐,150余家新发回购计划,拟回购金额上限达434亿元,数量、金额占全年的比例均超六成。
分板块看,上证180成份公司、科创50成份公司回购力度更大,回购金额占对应板块比例分别超六成、近五成,引领示范效应显著。其中,中远海控回购金额达150亿元,海尔智家、宝钢股份斥资回购金额达30亿元。
增持方面,沪市新增增持计划百余家,拟增持金额上限近240亿元。其中,中国移动、中国电建、恒力石化等公司大股东纷纷实施大额增持,传递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此外,沪市上市公司积极响应分红新规,增加分红频次,15家公司首次进行三季度现金分红,分红金额近40亿元,积极与投资者分享业绩提升红利。
除真金白银回报投资者外,沪市上市公司更加重视业绩说明会的桥梁作用,今年以来,以圆桌论坛、现场互动、线上提问等多种形式架设与投资者的“交流桥梁”,全方位加深投资者对公司经营积极进展的了解。据悉,沪市主板公司三季报业绩说明会覆盖率超七成,科创板公司继续实现全覆盖。
深市公司三季报出炉:消费“主引擎”表现亮眼 绿色“新引擎”动能强劲
本报记者 黄灵灵
截至10月31日,深市2830家上市公司均已披露三季报。深市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合计15.06万亿元,同比增长4.19%;合计实现净利润8812.64亿元,同比下降7.30%。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消费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居民消费基础不断巩固,内需相关行业持续回稳向好。深市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司前三季度业绩明显增长,第一季度至第三季度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1.78%、133.68%、452.44%。
整体来看,深市公司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前三季度积极投资扩产,营业收入整体保持增长态势,龙头公司表现稳健,消费“主引擎”表现亮眼,绿色“新引擎”动能强劲。
龙头企业“压舱石”作用明显
前三季度,深市2216家公司实现盈利,占比78.30%。其中,480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幅度超过50%;269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幅度超过100%。
龙头企业增速显著高于深市整体水平,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截至10月31日收盘,深市市值超千亿元的公司共33家,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合计3.37万亿元,同比增长10.67%,实现净利润合计3182.71亿元,同比增长14.89%。12家公司前三季度收入规模超千亿元。
分板块看,主板公司“大盘蓝筹”定位突出,营收稳步增长,四成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前三季度,深市主板1506家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2.26万亿元,同比增长3.18%。
创业板“优创新、高成长”特色鲜明,营收增幅领先A股市场。前三季度,1324家创业板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80万亿元,同比增长8.86%。
三大重点领域动能强劲
前三季度,深市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三大领域上市公司平均实现营业收入53.18亿元,同比增长8.17%。
绿色低碳领域公司业绩表现亮眼,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7.60%、7.27%。其中,电力设备行业87家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9298.90亿元、776.3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1.51%、32.51%;新能源汽车产业36家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1.26万亿元、1037.2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2.86%、9.80%。
深市新一代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先进制造领域的上市公司发展迅速。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55万亿元,同比增长27.34%;合计实现净利润1206.47亿元,同比增长53.89%。
数字经济领域上市公司前三季度430家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67万亿元,同比增长1.94%。其中,大数据产业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828.02亿元,AI算力产业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831.00亿元。
坚定不移创新发展
深市公司坚定不移走创新发展之路,扎实投入研发,致力创新赋能。
2023年前三季度,深市公司研发费用合计4538.06亿元,同比增长9.35%。比亚迪、宁德时代、美的集团等10家公司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均在50亿元以上;64家公司研发费用在10亿元以上。
高研发投入使得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如科大讯飞发布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V3.0,实现全面对标ChatGPT;康泰生物重磅产品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获批上市,进一步巩固公司多联多价疫苗领域领先优势。
与此同时,深市公司长期投资稳定增长,持续为未来发展蓄力。2023年前三季度,深市公司长期投资合计达1.11万亿元,同比增长3.40%。其中,纺织服装、服饰业,汽车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公司前三季度长期资产投入增幅居前,同比增长分别达45.99%、45.04%、35.67%,景气状况和企业预期回升。
创新型中小企业韧性足 前三季度北交所公司盈利面达九成
本报记者 杨洁
截至2023年10月31日,北交所225家上市公司均已完成三季报披露。总体来看,得益于一系列稳增长、提信心、促消费宏观政策支持,北交所上市公司充分发挥创新型中小企业“灵活、创新、高效”的竞争优势,立足科技创新,加快转型升级,前三季度整体经营保持稳健,经营业绩积极向好,企稳反弹趋势逐步显现。
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北交所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203.51亿元,同比增长2.59%。其中,201家上市公司实现盈利,盈利面达九成。
经营总体稳健向好 战新产业业绩靓丽
2023年前三季度,北交所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203.51亿元,同比增长2.59%;实现归母净利润88.62亿元,同比下降23.09%。北交所上市公司第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8.18亿元,下降幅度较上半年已有收窄,四季度盈利情况预计将进一步改善。201家上市公司实现盈利,盈利面达九成;六成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其中16家公司增幅超过50%,17家公司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76家公司连续三年营业收入实现增长;五成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其中26家公司增幅超过50%,12家公司归母净利润过亿元,41家公司连续三年归母净利润实现增长。
北证50指数成份股稳中向好,继续发挥压舱石作用。2023年前三季度,46家北证50成份公司实现盈利,曙光数创、同享科技等公司归母净利润增幅超过100%,9家公司归母净利润过亿元。
分行业来看,北交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业绩表现亮眼。其中,光伏产业公司受益于行业景气度提升,下游客户采购量增加,平均归母净利润达1.40亿元,同比增长59.73%。受益于国内乘用车产销数量增长,北交所汽车产业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增势较好,八成汽车企业利润实现正增长,平均实现归母净利润3713万元,同比增长26.20%。
专精特新企业集聚 研发创新持续加码
北交所上市公司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借助资本市场平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3年前三季度,北交所上市公司研发费用共计51.89亿元,同比增长8.02%。其中,超七成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平均研发强度4.31%,约为规上企业平均水平的3倍,39家公司研发强度超10%。
多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在关键技术攻关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新突破,15家公司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等科技创新奖项。前三季度,曙光数创“高效全浸式液体相变冷却技术研究”获得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颁发的“第三届科学技术奖科技创新奖一等奖”;锦波生物“一种预防和控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生物制剂的制备方法”荣获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优秀奖;凯德石英二十余项12英寸和8英寸石英产品获得某知名半导体芯片厂的认证审核。
北交所专精特新企业集聚效应明显。目前,北交所共有112家上市公司(含子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录,占上市公司总数的49.78%,较上年同期提升11个百分点。2023年第三季度,上述公司平均实现营业收入5.81亿元,平均实现归母净利润4392万元,分别高于市场平均水平8.62%和11.50%。
融资重组助力提质增效 分红回购传递发展信心
北交所上市公司通过市场融资有效补充资金需求,为企业经营发展和持续创新提供助力。2023年前三季度,63家新上市公司公开发行融资118.27亿元;3家公司发布再融资方案,拟募集资金超15亿元,主要用于投资扩产、提高技术,进一步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及核心竞争力。目前,3家公司新增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拟通过并购重组实现转型升级;逾20家公司披露购买资产公告,有效整合优质资源,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增强公司持续盈利能力。
北交所上市公司已逐步形成常态化激励机制,利用股权激励工具箱吸引、留住和激励核心人才。北交所开市以来,已有48家上市公司推出股权激励方案,累计激励股份2.18亿股,覆盖逾3100名高管和核心员工。2023年以来,24家公司推出股权激励方案,较2022年同期增长38.46%。合理的激励方案和业绩考核指标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上述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合计同比增长23.11%,归母净利润合计同比增长27.34%。
北交所上市公司积极通过现金分红、股份回购等方式增强股东回报,共享企业发展红利,提升投资者获得感。2023年前三季度,八成以上北交所上市公司实施现金分红,现金分红总额超50亿元,分红覆盖面及分红金额均超过往年。今年以来,北交所上市公司增持回购保持高位,超40家公司披露董监高增持公告,坚定看好企业发展;新增股份回购计划51份,较上年同期增长112.50%,拟回购金额上限合计逾9.24亿元,有效提振市场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