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德电气携洞察报告亮相工博会
中证网讯(记者 王可)9月19日,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简称“工博会”)于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全球能源管理和自动化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专家——施耐德电气以“数字化加速,迈向更可持续的未来工业”为主题亮相,全方位展示面向未来工业的前沿技术与创新方案。
展会期间,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分享了与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联合出品的《迈向以客户为中心的一流供应链——精益、韧性、绿色、数字化》洞察报告。报告指出,中国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正面临四大挑战:首先,企业外部运营风险剧增;突发性事件加剧供应链波动,产业升级对传统供应链带来冲击,客户需求变化也会导致供应链供需失衡。其次,内部管理效率亟待提升;提升供应链韧性使企业建设成本不断增加。同时,伴随企业规模扩张增加了供应链运营复杂难度。再次,生态圈协同难度加大,生态圈透明性、协同性仍显不足。最后,绿色转型迫在眉睫,政策与市场减碳压力不断增加。
针对这些挑战,施耐德电气中国咨询业务总经理吕晋晗表示:“在供应链转型的关键时期,企业要关注‘1+4’。回归于供应链管理的本身,我们的本质是更好地服务客户,‘1’是指要以客户为中心,以更低的成本、更优的质量、更短的交期、更好的服务,让客户得到优质产品和满意服务。所有其他的细化领域都是围绕这个中心来驱动。而‘4’是指精益、韧性、绿色和数字化四方面趋势。”
报告认为,精益是供应链高效运营的基础。精益指企业一切都以满足客户需求为中心,通过不断减少或消除工业全过程中的各种消耗浪费,来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供应链转型的基石,整个价值链都需遵循精益的工作方式——包括研发、制造、物流、业务运营等,才能将基础打实,从而加速转型。韧性是供应链稳定运行的保障。韧性指当面临突发风险时,能够有应对方案来减轻、消除风险,帮助企业恢复到原状态甚至更加理想的状态。绿色是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据碳排放信息披露项目(CDP)分析显示,企业面临来自供应链环境风险而产生的潜在重大财务影响高达1200亿美元。在政策制定者、投资者、客户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影响下,供应链绿色转型已成必然。数字化则是贯穿供应链精益、韧性建设以及绿色转型的有力工具。如何更有效地收集、整理、分析信息,赋能供应链的精益、韧性、绿色转型,还需企业在数字化技术与人才方面持续投资。
当谈到企业在供应链转型建设的痛点时,吕晋晗表示,供应链是一个系统化工程,要做好并非易事。现在企业对于供应链转型已经予以了足够的重视,但困于无法找到投入与产出的平衡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面临的挑战肯定也是不一样的。大型企业的上下游企业多,更关注生态协同,推动全链条减碳。中小企业首要注重的是精益。由于成本、能力等问题,在数字化方面也面临更大挑战。
企业在进行自身供应链布局的过程中,要做到规划先行,并结合行业特点,去定制适合自身的供应链转型策略。报告将精益、韧性、绿色、数字化分为三个等级,针对企业在四个建设方向下究竟该“怎么做”,报告给出了“基础级”“专家级”“引领级”三个成熟度级别描述,为企业供应链建设找到适合的路径指引。
据了解,施耐德电气一直将供应链作为核心竞争力,在过去几年中持续发力,并取得了一些佳绩。在中国,施耐德电气共有29家工厂和物流中心,其中18家是智能工厂和智能物流中心。基于EcoStruxure架构与平台部署多样的数字化运营系统,使施耐德电气中国工厂整体生产效率提升8%-10%。作为一流供应链建设的引领企业,施耐德电气连续8年登上Gartner“全球供应链25强”榜单,2023年排名升至全球榜首。同时,施耐德电气还是供应链管理的赋能者,结合自身最佳实践和客户的行业特性,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的供应链咨询解决方案。
打造精益、韧性、数字化和绿色的一流供应链,已经成为支撑工业双转型的重要方向。施耐德电气表示,作为供应链管理的先行者和赋能者,施耐德电气将持续助力产业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加速迈向更加开放、高效与韧性、可持续、以人为本的未来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