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逾2300家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 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产业链表现突出

董添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截至10月30日20时,A股共有496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三季报。其中,2363家上市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达到47.64%。63家上市公司净利润超百亿元。从产业角度看,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产业链上市公司业绩表现亮眼。

  逾60家公司净利润超百亿元

  净利润规模方面,Wind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超过1亿元的公司有2325家,超过10亿元的公司有508家,超过100亿元的公司有63家。中国石油、中国海油等7家公司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超过1000亿元。

  净利润增幅方面,1909家上市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10%,915家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50%,538家同比增幅超过100%。

  报告期内,不少行业头部公司业绩表现亮眼。在净利润超过100亿元的63家上市公司中,有50家实现同比增长。

  截至目前,A股共有18家上市公司推出了2022年三季报分红方案。吉比特、润泽科技、苏泊尔、锡装股份等公司拟高比例派发现金红利。

  吉比特2022前三季度利润分配方案显示,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40元(含税),占2022年前三季度合并报表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为99.45%。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2022年4月7日晚公告2021年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60元(含税)。

  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亮眼

  从产业角度看,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产业链上市公司表现亮眼。

  从新能源产业链看,“锂矿双雄”天齐锂业、赣锋锂业两家上市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均实现大幅增长。赣锋锂业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276.12亿元,同比增长291.4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47.95亿元,同比增长498.31%。公司产品产销量及价格齐升。天齐锂业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246.46亿元,同比增长536.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59.81亿元,同比增长2916.44%。公司表示,报告期内主要锂产品销量和销售均价均较上年同期增长。

  同时,动力电池、充电桩等领域的上市公司三季报业绩均表现不俗。

  整车企业方面,比亚迪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676.88亿元,同比增长84.3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3.11亿元,同比增长281.13%。主要是新能源汽车业务增加所致。

  从光伏产业链看,以硅料、硅片为代表的上游企业,以电池片、电池组件为代表的中游企业,以及下游应用环节的光伏企业,均有不俗的业绩表现。

  受益于多晶硅产品量价齐升,通威股份、大全能源前三季度业绩均实现大幅增长。通威股份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20.84亿元,同比增长118.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7.3亿元,同比增长265.54%。通威股份高纯晶硅产能规模已达23万吨/年。因为看好硅料产业的发展前景,通威股份规划2024年至2026年高纯晶硅年产能规模将达到80万吨至100万吨。

  多家公司全年业绩预喜

  受益于下游需求提振等因素,煤炭、有色、快递、电子以及生物医药等行业上市公司业绩实现增长。

  从快递行业看,顺丰控股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991.47亿元,同比增长46.58%;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44.72亿元,同比增长148.77%。

  从电子产业看,以均胜电子、德赛西威为代表的汽车电子公司,以北方华创、江丰电子为代表的半导体公司,以国芯科技、力合微为代表的芯片设计公司,业绩均表现亮眼。

  受益于汽车电子行业复苏,均胜电子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57.43亿元,同比增长4.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1亿元,同比增长625.56%。公司称,随着汽车行业新能源化与智能化的快速推进以及中国市场的强劲恢复,公司2022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128亿元,同比增长约23%。其中,汽车电子业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单季实现营业收入约41亿元,同比增长约30%,毛利率稳中有升,增长至约21.3%。

  工业富联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610.84亿元,同比增长18.2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7.96亿元,同比增长7.17%。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58.24亿元,同比增长24.2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24亿元,同比增长15.05%。

  截至目前,有12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22年业绩预告,8家公司预喜。在预喜的上市公司中,多数属于生物医药、消费电子等行业。

  苹果产业链公司立讯精密预计,2022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5.45亿元至98.99亿元,同比增长35%至40%。公司称,持续精进核心技术和制造实力,不断提高运营水平。公司将进一步优化精密智能制造以及数字化智慧平台,深入统筹消费电子、通信、汽车业务发展布局。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