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安路科技深耕FPGA芯片行业

熊永红 董添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安路科技科创板上市申请近日被受理。公司致力于FPGA芯片和专用EDA软件的研发、设计和销售,本次募集资金拟投资于新一代现场可编程阵列芯片研发及产业化等项目,募集资金合计约10亿元。

  巩固主业

  招股说明书显示,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紧密围绕公司主营业务,着眼于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项目的开展将有助于公司扩大现有产品的市场份额以及新产品的研发与创新,并有效缓解公司的资金需求,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为公司主营业务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募投项目包括新一代现场可编程阵列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现场可编程系统级芯片研发项目以及发展与科技储备资金,拟使用募集资金合计约10亿元。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将重点投向FPGA芯片主营业务所属的科技创新领域。其中,新一代现场可编程阵列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将主要研发新一代可编程逻辑单元、存储单元RAM、高速接口、层次化互联四大硬件关键技术,持续提高公司FPGA产品的逻辑单元数量、运算性能及数据传输能力,针对先进工艺和大容量逻辑规模进行专用EDA软件的算法升级、性能优化、运行速度提升。现场可编程系统级芯片研发项目将重点研发低功耗FPSoC架构设计、高性能FPSoC架构设计和新一代FPSoC软件开发等方向。对于发展与科技储备基金,则根据公司的业务规划和战略目标,用于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的研发等用途。公司募集资金投资运用符合重点投向科技创新领域的要求。

  市场广阔

  自成立以来,公司一直致力于FPGA芯片和专用EDA软件的研发、设计和销售。FPGA芯片具有灵活性高、应用开发成本低等优势,其应用场景覆盖工业控制、网络通信、消费电子、数据中心、汽车电子、人工智能等下游市场。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全球FPGA市场从2016年的约43.4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约60.8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8.8%。在芯片领域,FPGA素有“万能芯片”之称,其高度灵活、可扩展的特点,可以较低成本实现算法迭代,较好地实现新场景的原型验证功能。随着边缘计算、汽车电子、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兴起,FPGA芯片成为验证这些新场景的优先选择,市场前景广阔。

  公告显示,公司深耕于FPGA芯片行业,经过多年积累,在FPGA芯片行业已经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公司拥有国内领先的芯片设计能力及量产能力。公司的28nm工艺产品正式量产,是国内首批实现28nm的FPGA量产企业之一。公司成功构建了ELF系列、EAGLE系列和PHOENIX系列FPGA芯片和TangDynasty系列FPGA专用EDA软件,形成了多种逻辑规模FPGA芯片和软件的全产品线覆盖,并持续致力于高容量、高性能的FPGA和FPSoC芯片的研发与拓展。

  2018年-2020年(报告期),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852.03万元、12232.77万元和28102.89万元,最近三年复合增长率为213.91%。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以出货量口径统计,2019年公司FPGA芯片在中国市场排名第四,在国产品牌中排名第一。2020年公司产品出货量突破两千万颗。

  提示风险

  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在技术、经营等方面存在风险。

  报告期各期,公司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金额合计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83.15%、98.90%和96.85%,客户集中度较高。公司表示,若主要客户经营出现较大风险,大幅降低对公司产品的采购量,或公司不能继续维持与主要客户的合作关系,可能会对公司业绩产生显著不利影响。同时,公司面临开发新客户,进一步拓展市场规模的压力。如果新客户开发情况未达到预期,也会对公司盈利水平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报告期各期,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30.09%、34.42%、34.18%。公司表示,主要产品毛利率受下游市场需求、产品售价、产品结构、原材料及封装测试成本及公司技术水平等因素影响。若上述因素发生变化,可能导致公司毛利率波动,从而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及业绩表现。

  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华大半导体、上海安芯及其一致行动人(上海安路芯与上海芯添)、产业基金、深圳思齐、控股股东同为杭州士兰控股有限公司的士兰微与士兰创投、上海科创投的持股比例分别为33.34%、26.10%、11.18%、9.67%、6.64%、6.21%,股权结构较为分散。根据公司的决策机制,不存在任意单一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能够对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形成单方面控制的情形,因此公司不存在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在本次发行完成后,公司现有股东的持股比例预计将进一步稀释,不排除未来存在因无实际控制人导致公司治理格局不稳定或决策效率降低而贻误业务发展机遇的可能性,进而造成公司经营业绩波动的风险。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