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APP讯 (实习记者 王谦) 即将结束的2018年最后一个月份,亚太资本市场延续着今年以来的低迷态势。 香港股市方面,自今年1月底恒生指数创出33484.08点的历史性高点之后,恒生指数即处于震荡下行的态势。截至12月25日收盘,恒生指数收于25651.38点,下跌0.40%,较年中高位已经下挫逾7800点,调整幅度达到23.40%。 市场不景气之下,年内密集登陆港股的新股也受到影响,甚至出现“一二级市场倒挂”情形。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12月25日,今年在港上市的内地企业中,有七成现价低于首发价。
登陆港股内地企业中近七成破发
根据同花顺i问财数据,截至12月24日,年内208家在港上市的公司中,有111家公司收盘价跌破首发日价格,破发率高达53.37%;注册地址在内地的86家企业中,58家最新收盘价低于发行价,破发率达到67.44%。
可以观察到,一些企业破发幅度较大。截至12月24日,较发行价跌幅超过40%的港股内地上市公司有11家,33家企业跌幅超过20%,股价几乎遇腰斩的不乏汇付天下(01806.hk)、歌礼制药-B(01672.hk)、51信用卡(02051.hk)、映客(03700.hk)等明星公司。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都在承受下行压力,全球股市都出现下跌情况,导致包括港股在内的整个二级市场都在经历估值回调。因此,上市破发属于正常的市场反应。”苏宁金融研究员高级宏观研究员赵一洋表示。
“新股的密集上市,对港股市场资金面形成压力,特别是在市场表现不佳的背景下更是如此。而且,挂牌新股越多,也会给投资者一种麻木感,一种目不暇接之感。”今年9月,财经专栏作家曹中铭在一篇博文中称,“港股市场的IPO潮体现出其承载能力,破发潮则折射出港股市场对于个股估值的自我纠偏能力。“
破发或折射高估值泡沫
尽管市场不景气,但同样有专家指出,部分企业估值过高,也成为调整的重要触发点。
例如,平安好医生发行价高达54.8港元,市盈率超过48,第一个交易日收盘时的涨幅为零,第二个交易日即破发,目前股价仅为28港元左右;歌礼制药发行价格为14港元,如今股价不到6港元,但市盈率仍超过150倍。
“原来国内资本市场,对一些传统行业上市公司的估值在30至40倍PE,未来二级市场估值与国外成熟市场接轨后,预计这类企业的合理估值水平应在15倍PE左右。反观目前一级股权投资市场,标的企业的估值仍较高”,海通证券总裁护理、海通开元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向阳曾表示。
“这一轮在港股上市的公司都为国内新经济的头部公司,这些公司在港股上市前,在国内股权一级市场一般都做过多轮融资,并且正值前两年的一级市场爆发式增长的时间段,因此发行价普遍偏高。“赵一洋表示。
港交所总裁李小加表示,“大部分新经济公司在香港发行新股的估值倍数明显高出了同类公司在美国上市时的估值倍数,这可能说明在港上市的新经济公司定价时更加强势,自然在后市交易中会承受更大的破发压力。无论是由何种原因造成的,市场总有自动调节的功能,近来随着市场进入调整,一些发行人已经开始理性地调整发行价格区间或发行规模。这是非常良性的互动,说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正在发挥作用。”
破发或影响投资者信心
在投资界人士看来,破发对企业的具体经营影响有限,更多体现为对后续融资和投资者信心的冲击。
“破发其实对企业经营短期影响不大,因为IPO对企业短期最大的作用是从公开市场募集资,但破发时这个动作已经完成。但长期看如果股价持续低迷,会影响后续从公开市场融资,以及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另一方面,破发可能导致参与企业初创期风投机构的亏损。“上市对于风投机构来说意味着一个比较好的退出机制,所以上市破发对于风投机构而言,会有一定的负面作用,在此影响下,风投机构对于是否那么急着让企业上市,可能会有一定的怀疑。”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经济学者江翰说。
“在一二级市场倒挂形势下,投资机构会更加保守,对于项目的投资标准会提高,初创公司的估值会被压低,二级市场的估值下行压力最终还是会向一级市场传导。”赵一洋表示。
港股市场机遇与风险并存
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试点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并上市监管工作实施办法》以吸引更多的高科技企业在境内融资上市,并且即将推出科创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未来港股市场会走向何处?
“对于国内还未上市的新经济公司来说,海外上市还是较好选择,特别是港股开始实行同股不同权之后,市场吸引力大大增加。”赵一洋指出,未来港股景气度依然有支撑基础。
此外,在专家看来,港股规则较为清晰,科创板规则尚待制定完善,从目前监管层释放的消息来看,科创板门槛将会较高。而港股凭借多样化的市场以及机制,依然是企业重要的上市渠道。
12月,建银国际发表研报称,明年上半年港股仍将面临较多不利因素。从内部环境来看,中国经济减速和人民币贬值、本地利率跟随美息上升将对港股产生估值和盈利的双重挤压;从外部环境来看,美股面临不断加大的回调压力,进而对港股形成拖累。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港股市场依然是投资机构重要的退出渠道。“港股破发较多的是估值虚高的中概股,因此并不影响港股本身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大量具有外资股东背景的科创企业,可能还是会选择退出机制更完善的海外市场。”沈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