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技术构筑新护城河
过去,更名前的京东金融留给人们的印象一直是一家领先的金融科技企业,但最近的动作表明,其重心正在向数字科技“偏移”,而智能农业正是其转型找到的新支点之一。
对于此次品牌升级,陈生强表示,这是公司战略演进、业务范围拓展的必然结果。他说,“和Google升级为Alphabet的逻辑一样,目前我们的业务已经远远超出金融的范畴,包括智能城市、智能农业等,这一切实际上已不能用京东金融这个概念去涵盖了。”
但由金融开始,将触角延伸至更多产业领域,京东数字科技的底气何在?曹鹏给出的答案是技术。
“京东数字科技手里有技术,有对用户的理解,再加上我们不断尝试,对行业有着细致的洞察,这样我们可以布局很多行业。”曹鹏说,从成立的第一天开始,京东数字科技就定了一条原则:不做与数据和技术无关的事,但又不只做数据和技术,更多做的是把数据和技术放到场景、产业里面,推动产业的互联网化、数字化和智能化。
据曹鹏介绍,在技术方面,京东数字科技主要在做四个层面的事:最底层是基础设施层,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云”服务层——包括算力、存储能力、各种虚拟化能力、分布式的架构、监控、容灾、安全等,这是一家科技公司持续向前的基础;在此之上的第二层是应用核心技术,主要围绕数据技术、人工智能、IoT三大技术领域展开;第三层是场景,京东数字科技所有的技术都依托于场景,以解决具体的应用问题;最顶层则是行业的解决方案。
而京东农牧大力进入智能农业的背后,依托的正是京东数字科技在数据技术、AI和IoT三大方面的核心技术能力。
事实上,互联网巨头最近几年都在不约而同地给自己换上“技术标签”。
早在2016年,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马化腾地一次内部会议中提出,腾讯未来要做的是一家科技公司。他在公开采访时称,“归根结底还是要通过技术的进步,企业才有可能保持战略方面的制高点。”
百度CEO李彦宏也在2017百度联盟大会上宣称,百度将不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而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
阿里巴巴则从去年开始,就不再提“电子商务”这一说法,并成立了达摩院,计划投入超过1000亿元资金用于技术研发。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说,这些研究的目标是为了解决10年甚至20年后的困难。
业界认为,技术已是互联网下半场制胜的关键。和众多互联网巨头一样,京东数字科技正试图以技术为驱动,推动一场拥抱产业的数字经济实验,这条护城河一旦建成,呈现在京东数字科技面前的将会是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