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堆违约带来的凉意感染了上市公司的发债环境。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0月26日,上市公司企债发行完成规模已超过1.32万亿元,可转债发行规模则达到518.38亿元。
早前,由于债券市场不断走牛,上市公司发债规模呈现井喷之态势,前五月企债发行规模已经突破五千亿,但随着5月开始,上市公司扎堆违约,6月份上市公司发债规模急速萎缩。
直至8月不少大型商业银行和券商发行金融债,上市公司发债规模大幅回升,单月合计有36家上市公司发债,规模超过3670.8亿元,其中有5家上市金融机构,通过发行金融债、企业债和信用债,合计融资2600亿元。
264家上市公司发行债券
根据记者统计,截至10月26日,一共有264家A股上市公司完成债券发行,涉及融资规模1.32万亿。其中包括公司债、企业债、超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多项债券融资工具。
去年同期,上市公司发行实施的债券合计244只,发行金额合计1.96万亿。
尽管发债次数增加,但显然,单笔融资额度下滑明显。
2016年同期,则有416只上市公司债券发行完毕,融资金额也达1.38亿元。相比于2017年和2016年同期,2018年至今上市公司债券发行规模分别缩水了32.65%和4.35%。
2018年前十月,发行规模最大的是中国银行,8月29日中国银行完成了1200亿金融债的发行。
整体来看,近三年来上市国企仍是发债的主力军。今年以来102家民营上市公司完成债券发行,发行规模为3248亿元,去年同期124家上市民企完成发行,发行规模为2283.2亿元。2016年同期合计有193家上市民企发债完毕,发行规模为3433亿元。
从行业分布上看,剔除金融机构,上市房企仍是发债的主力军,2016年合计发行债券2393.8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家从事一级债券业务的人士处了解到,随着大量民企爆发违约事件、监管趋严等因素影响,有券商平台今年以来从未承做民企债券。
10月26日,广州一家中型券商部分固收人士告诉记者:“我们就没接民企的项目,一直在做城投债,民企债券不好发,除非是资质特别好的企业,但是一般这种企业又不缺钱。”
“现在民企的发债热情挺高,但是很多债发不出去,我们也很谨慎。一般的民企,在资本市场做直接债务的难度都比较大。一是之前很多民企违约事件,令投资者出现了信任危机;二是很多企业资质不够。另外也有一些监管方面的要求,比如一个AA级的民企地产公司,以前还可以做,现在基本不可能。10月26日,”深圳地区一家小型券商从事一级债券业务的业务人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
根据新世纪评级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共有74只债券发生违约,违约金额714.61亿元,而2017年全年仅有29只债券发生违约,违约金额162.8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