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闯入者”
中弘股份办公楼的玻璃大门上,至今还留着擦不掉的鸡蛋蛋液的痕迹。
老李指着那大片的痕迹,对本报记者回忆起一波又一波来公司要账的人潮。
“他们往往拿着整筐的鸡蛋往公司大门扔,拉着横幅、喊着‘还钱’口号,人多的时候好几百人,公司每个出入口都有人守着,足足把公司楼下围得水泄不通。”老李说道。
他回忆道,“要账的人从年初以来就没有停过,有时是一群人,也有零零散散单独过来的,很多人往往就在公司搭帐篷住上了。但是来了也没有办法,发展到后期也没有领导了,谁能管呢?我们也有心无力,只能让他们在大堂坐着等。”
与之相对应的是,去年12月底开始,中弘股份首先是被爆旗下子公司出现债务利息未能按期支付构成违约,随后今年3月,中弘股份的私募债又出现违约。
资金链紧张的情况逐渐曝光。为避免公开市场债券交易受到影响,中弘股份当时仍然存续的“16中弘01”、“16弘债01”、“16弘债02”、“16弘债03”等多期债券已经在今年3月开始停牌。
其中,发行规模8亿元的“16弘债02”已经在今年7月进入回售期,规模13.2亿元的“16弘债03”也将在今年10月进入回售期。
根据8月20日的最新公告,截至当日,中弘股份及下属控股子公司累计逾期债务本息共计50.84亿元,全部为各类借款。
令老李印象深刻的是近期一位单独来公司讨要说法的人士。据他介绍,这位人士买了几百万的中弘股份股票,但如今因为股价跌到惨不忍睹,只能来公司要个“说法”。
“他来了也只能先在大堂坐着等了一会儿,但是也没有人能下来对接,最后等待了一会自己走了。公司还剩的几个员工也不能解答多少问题,证券部门也就剩一两个普通员工了。”老李说道。
事实上,在中弘股份资金链问题逐渐被外界熟知的今年1月,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公评级”)曾发布了一份关于对中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信息造假给予公开谴责的公告。
大公评级指出,中弘股份蓄意隐瞒账户余额信息,欲通过向大公提供虚假评级资料影响评级机构判断、骗取信用级别;同时,中弘股份拖延披露降级公告为蓄意行为,侵犯投资者知情权,以隐瞒真实信用级别、误导投资人,从而达到操控公众利益的目的。
评级公司公开指责被评级对象的情况,在资本市场十分少见。当时大公评级的公告也引发了市场的强烈关注。
有意思的是,大公评级如今也已经自身难保。8月17日,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证监会同时发布决定,给予大公评级严重警告处分,责令其限期整改,并暂停债务融资工具市场相关业务一年。
实际上,不只是各类债主们,中弘地产项目的业主也因为维权多次找来。
因为2017年3月北京新出台了商办项目调控政策,中弘股份北京的御马坊项目和夏各庄项目“商住房”销售停滞,受到调控政策影响的业主也数次登门维权。
按照公司内部人士透露,这是诱发中弘财务风波的关键时点。因为处理相关项目,中弘股份应相关部门要求,终止了相应的销售合同,进行了现金赔偿,涉及资金巨大。
从数据来看,中弘股份2016年度已销售的御马坊项目在2017年和2018年有大量退房,其他区域项目与上年同期相比销售收入也大幅下滑,导致公司2017年房产销售收入大幅下滑。
“甚至7月的时候还因为要账的人太多公司放了一个月的假。员工只能在家远程办公,我们来了就是把所有的门都锁上,坐在前台罢了。所以现在看到门口有人都不敢随便打开门,万一是来要账的,就在这里搭着帐篷不走了,谁能管得了呢?”
“将心比心”,老李说他十分理解来要账的人的感受。
但其实,中弘股份所在的园区建筑公司不少,“被要账”在老李看来并不新鲜。“各家都有过,但中弘最为严重。”老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警察在中弘股份办公楼旁边以前的售楼处寻了一处办公室,为的即是方便出现场。”老李说道。
出路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