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追踪
9月的下午,北京的天气已经渐渐转凉。小区里孩童玩耍的欢闹声、老人们平淡的交谈声、以及逐渐密集的傍晚归家的人流,让中弘股份如今已有些荒凉的办公地多了些鲜活的生气。一切仿佛并未改变。
老李(化名)在中弘股份后勤部门工作5年了。
近日来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新闻让他关注起了股市,也关注起了公司即将退市的消息。
“想不到”,是他与本报记者沟通中多次提到的一个词。在他看来,无论是大学毕业工作才满一年的前台姑娘,还是公司危机爆发前不久才刚升任财务部门领导的资历较深的员工,如今的境况都真的不算好。
“刚毕业的前台姑娘是行政部门的员工,因为前台的员工离职了所以她要下来接替前台的工作。”老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一年前毕业刚来的时候还是有名的上市地产公司,谁能想到一年后公司就这样了呢。前台姑娘很难不抱怨。”老李说道,“如今眼看这情形是要员工自谋出路了,毕业才一年工作又面临不稳定,压力很大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实地探访中弘股份办公地发现,中弘股份前台有一份办公用品回收登记表,表格里都是连续几个月来陆陆续续离职的员工登记的回收办公用品,有电话、计算器、签字笔等等。
从表格里的登记时间来看,几乎每天都有员工离职,有的时候一天也有不止一位。离职人员部门则涵盖了营销、成本、行政、财务等等多个不同部门。
这种情况在老李眼中已是十分常见。
“大家往往是办一下手续,在前台填写一下办公用品回收登记表,就可以走了。”老李告诉本报记者。
而离职员工的这些办公用品物资就堆放在一楼前台,也没有人处理。
“公司现在仅剩下二三十个人了,哪有人来管这些零碎的事情呢?”老李说。
据本报记者了解,今年以来,中弘股份已经裁员了3次。
“3次裁员后,公司剩下100人左右,但陆陆续续的,员工也都主动辞职了。所以现在公司总部只剩下二十几个员工,大家也都没有什么心情工作了。”老李说道,“本来公司鼎盛期整个大楼满满当当有四五百人,现在只能将仅剩几位员工的办公室都凑到大楼2层,显得更集中一点。但每间办公室可能也就一两个人,很多地方都黑漆漆的。”
一份公告可以看出如今中弘股份的“人力”窘境。
9月6日晚间,中弘股份公告称要延期回复深交所的半年报问询函。原因是,“由于公司财务人员较少,且近期主要工作是配合安徽证监局的立案调查准备相关材料,工作量大。问询函涉及的内容较多,其中涉及境外子公司的核查业务量较大、过程较为复杂,且问询函中相关问题需要协调年审会计师发表专项意见。因此,公司无法按照规定期限对问询函进行回复并对外披露。”
“员工离职的多,行政部门也是最忙的,前台姑娘或许是楼上行政那里还有别的事情,往往将登记办公用品回收表的工作留给我和另一位保安同事。早就没有其他前台员工了。”老李告诉本报记者。
“大家聚在一起无非是谈论谈论公司的情况。”老李说道。
说到这儿,他点燃了一根烟。大概以旁观者的视角来看,见证一个知名上市公司的繁荣又突然间的衰退,总是有些落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