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友倒戈相向
事实上,加多宝此前已经对外确认公司正谋求上市。今年3月21日,加多宝在其官网刊登“2018-2020年中期发展规划”,其中提到加多宝已启动上市计划,并任命李春林担任集团总裁一职,全面负责加多宝及昆仑山的所有业务。李春林给加多宝确定的未来经营方展及战略目标是,“二次创业、开源节流、整合优势资源、三年内实现公司成功上市。”
三年内上市为何突然出现在中弘的重组计划中,而且就在宣布启动上市的短短5个月后?在这期间,加多宝发生了一件事,就是与中粮包装(00906.HK)闹翻,后者更联手公司二股东奥瑞金(002701.HK)一同“逼宫”。
7月6日,中粮包装向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对王老吉有限公司(加多宝于香港注册的公司,持有加多宝商标)、清远加多宝草本(加多宝唯一的浓缩液生产公司)以及智首有限公司(清远加多宝草本股东)提出仲裁申请,原因是王老吉公司未按增资协议履行其应向清远加多宝草本注入商标作为实物出资的承诺。
三天之后,奥瑞金也发公告督促加多宝按照此前双方达成的合作意向,执行约定条款。
奥瑞金和中粮包装都是加多宝的重要供应商。去年10月底,中粮包装对清远加多宝草本增资20亿元,从而持有该公司30.58%股份,而王老吉公司以商标注入的方式作为增资,作价30亿元,从而获得清远加多宝草本45.87%股份,原100%控股股东智首的持股比例降至23.55%。
截至8月29日记者查阅工商资料,这一持股比例依然如此。这意味着,奥瑞金至今未取得清远加多宝草本的任何股权。中粮包装方面更透露,今年二季度公司已中止对加多宝集团的两片罐供应。“今年3月开始,我们一个加多宝的罐都不做了。”中粮包装董事长张新在中期业绩会议上气愤地说道。
凉茶翻身仗再添变数
经历了与广药的多年恶斗后,加多宝可谓元气大伤,特别是前期的品牌过渡、后来的金罐上市都耗费大量人力、财力。2016年,停产、裁员、资金链断裂等负面消息接踵而至,甚至连当时负责澄清是“对手恶意攻击”的品牌部后来都被撤销。此外,加多宝高管团队也轮番换人。
今年6月,加多宝重启红罐,李春林更号召加多宝全体员工奋战45天,实现“有凉茶的地方就有加多宝,有加多宝的地方就有红罐和金罐。”但记者走访广州市场发现,市面上的加多宝仍然以金罐为主,部分生产日期是2017年8月生产。
朱丹蓬告诉记者,凉茶在流通渠道的周期一般是3个月,“这是加多宝终端销售乏力,社会库存高企的重要表现。”与此同时,加多宝多年努力所建立起来的强大经销商体系也正被削弱,部分经销商倒戈到了对手王老吉那里,剩下的也被电商冲击得信心尽失。
“电商起来后,销售不好做,也做不长久,我们这一片区域都没有业务员跑销售了。”29日,广州中山大道北一家士多店老板对记者说道。而在过去,加多宝的销售人员数量众多,基本覆盖一线及重点城市的各大渠道和卖场。
记者采访广州多家零售店主发现,大部分士多店主没有进加多宝,愿意进货的大多存货保持在1-2箱。他们在上游的供应商处购买100元产品后,供应商会额外赠6瓶金罐加多宝作为赠品。
广东某地经销商告诉记者,红罐现在拿货价为52.5元箱/24罐,平均每罐2.18元,但很少士多店愿意拿货,“他们最多拿一两箱,只说有的在电商拿还更便宜方便,生意都不好做。”
朱丹蓬表示,加多宝红罐的铺货根据不同的市场、操盘手、渠道,进展不一样,“西南好一点,广东和北京都非常少,说明整个加多宝红罐的启动并不成功。”在他看来,这主要受经销商的配合度、团队的执行力、罐厂三大方面影响,“因为现在跟中粮、奥瑞金闹翻了,罐体这一块也成为制约红罐铺货的重要因素。”(编辑:贾红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