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石油主业?
在上述举报函中,除了对13.07%表决权的质疑,工会也表达了对映业文化提出“双罢免”的气愤。
尚未在董事会占有一席之位的映业文化,在成为公司表决权最大的股东后,自然急于寻求话语权。
7月12日,映业文化与股东顾正提请召开2018年度临时股东大会,提请罢免和补选部分董事、独立董事及监事,其中包括罢免董事李芳英、顾承宇,二人分别为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
这样的议案意味着神开股份的董事会将迎来大换血。
蒋赣洪对此感到不满:“这三年以来,神开过得极其艰难。2015年底快鹿成为公司控股股东,之后其涉嫌集资诈骗案发,加之全球石油行业的低迷,人员流失,2016年公司经营达到低谷,全年亏损1个亿。是现任董事会带领全体员工坚守石油事业,2017年大打翻身仗,全年实现盈利1000多万元。今年以来,订单如雪片般飞来,公司业务正在不断向好。”
“而映业文化是做文化产业的公司,到目前为止看不出有任何经营活动。通过资本市场的操作,神开被快鹿拉下泥潭,映业是不是也是快鹿?员工们担心实体业务能否继续?”蒋赣洪说。
归根结底,员工更深层次的忧虑来自于映业文化与神开股份主营业务的相悖。
据工商信息显示,映业文化主营电影和影视节目制作、发行、放映;广告设计、制作、代理、发布(不含升空气球广告);组织策划文化交流活动;会议及展览服务;摄影摄像服务;销售:工艺品。
这与主营石油化工装备和工程技术服务的神开股份确实“风马牛不相及”。
“如果入主的是一家和石油产业相关的企业,和我们业务形成互补,我举双手赞成。”蒋赣洪说。
高娜对此解释,“从一个收壳行为去理解,这和产业本身没有关系,不一定要瞄准同一个行业的壳去收。在当时收壳点上,我们认为神开基本面不错,未来能做比较干净的壳,所以才有了这个行为。”
与此同时,高娜强调,映业文化的收壳行为是有备而来,不是盲目行为。
至于未来对公司的业务安排,高娜并未明确表示要实施此前媒体解读的“双主业”模式。
“我们不可能一上来就把原有的主业置出,会尊重神开原有的石油业务。以后怎么发展,肯定从更有利上市公司的角度去考虑。未来无法预知,如果单纯的石油板块或者文化产业非常好,可以就选择一个,也可以选择双主业,甚至还有第四种。”高娜说,“商业安排是有很多变化的,不是不可调整。”
综合当前形势,神开股份的员工似乎只能静待8月底股东大会的最终结果。
7月31日,一位长期研究资本市场的律师对此评论,神开以工会名义发出举报函想赶走所谓的“野蛮人”,是可以理解的。但资本市场就是这样,是公平公正公开的。映业文化以后就算确定要发展文化产业,员工也只能接受。
“除非公司出现实际控制人,他们能抱住另外一棵大树。”上述律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