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的A股市场动荡不已,上市公司股票质押业务虽总体风险可控,但部分公司股东仍被平仓。仅6月至今,就有数十家公司提示股东质押股份触及平仓线。且今年以来,个别大型企业集团也遭遇了债务危机,甚至引发连锁反应。种种现象,使市场震惊,也引人深思。
上证报记者梳理、采访近期资金风险敞露的多家公司发现,危机暴发之前,它们大多有着相似的资本轨迹——流动性充裕时大肆对外扩张,谓之“加杠杆”;流动性不足时,举债扩张与现金回流上的高比例错配,直接导致企业经营“失速”,乃至引发质押平仓等一系列连锁反应。
有长期观察企业发展的研究人士指出,产业扩张背后需要强大的资金保障,除关注宏观周期,企业更要注意防范债务风险、预防流动性陷阱,良好的现金流管理始终是企业稳健运行的重中之重。
资金风险敞露
6月以来,有数十家公司披露主要股东的质押股份触及平仓线,存在被动减持风险。如民盛金科披露,因股东张永东的两融账户未在规定时间内归还全部负债,已于6月15日被中信证券强行平仓,平仓股份数为561.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
不仅如此,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集团也在今年敞露风险。年初,中技集团旗下3家上市公司*ST富控、*ST尤夫、宏达矿业同时发布股份或资产被司法冻结的公告。由此,中技集团的债务风险浮出水面。据不完全统计,颜静刚、中技集团及3家上市公司涉讼金额共约60亿元。
5月,浙江知名企业盾安集团突陷债务危机,盾安控股债券未如期发行,造成短期流动性问题。盾安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停牌至今。
此外,多家上市公司出现债务违约。凯迪生态6月11日公告称,因资金周转困难,致使部分到期债务未能清偿,合计涉及资金17.91亿元。
同在5月,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公司首次对外发布了月度债券市场风险监测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累计违约债券15只,违约债券面额128.64亿元,分别同比增加25%和33.58%。
快速扩张隐忧
梳理遭遇流动性问题的公司,不难发现其共同特点——前几年扩张较快,甚至使用信托、资管等短期资金投入长期项目,导致现金流期限错配,无法应对大环境的变化。
中技便是如此,短短数年间,中技迅速控股3家上市公司,产业布局从单一的混凝土预制桩制造业,扩展到包括矿业、贸易、游戏娱乐、新能源、化纤制造等多个领域,一度被视为产业跨界整合的一匹“黑马”。
高调运作的背后,是巨额资金的驱动。仅在旗下中技桩业(现名*ST富控)的转型上,实控人颜静刚就投入了数十亿资金,而这些资金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举债。
一般认为,资产负债率的适宜水平是40%至60%。不过,中技对债务的借新还旧偏向乐观。虽然资产负债率在上升,但鉴于所并购资产的质地较好,均为产业龙头,企业盈利能力较佳,债务偿还压力此前一直被颜静刚认为是在可控范围之内。
然而,据知情人士透露,2017年起,中技集团的贷款来源迅速减少,诸多金融机构在贷款到期后不再续贷。据了解,金融机构停发的贷款,有的规模数千万,有的则高达数十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