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讯(记者 郭新志 刘向东)即使公司净利每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全球集装箱底板市场细分龙头——康欣新材(600076)仍然是“隐形冠军”。“市场对我们关注不多,我们也有过困惑,但我们能做的是一心一意做好主业。” 近日,66岁的董事长郭志先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集装箱底板市场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公司将继续整合产业链,公司未来在全球集装箱底板市场的占有率有望超过40%。不仅如此,市场空间更大的民用板材市场已经开启,公司将抢占先机,在装配式房屋领域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高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走进位于湖北汉川的康欣工业园,越过一片厂房,就是宽阔堆料厂,数米长的原木,堆垛如小山。这些原木经由一条长长的传送带,抵达车间内。记者看到,车间内,是一条长约百米的自动化生产线,将一段段原木从一头吞进,一块块成型的木板则从另一头吐了出来。
37岁的康欣新材副董事长、总经理李洁指着这条全球首条全自动化、数控化的COSB高强度定向结构板生产线,如数家珍。
这是康欣新材与德国迪芬巴赫公司联合攻关近1年的成果,也是康欣新材的“独门武器”——在传统生产模式下生产10万 m?集装箱底板需要500-800人左右,但利用这条生产线生产 27.5万m?集装箱底板只需要100多人参与全程的管理与监控,极大地降低了人工成本。
“我们已经申请了相关专利,与迪芬巴赫公司也有相关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这条全球唯一的生产线的专利权都会得到保护。”李洁说,传统的观念认为板材行业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但公司始终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研发,即提高了产品的门槛,又有效降低了公司的综合成本。
集装箱底板等优质、新型木质复合材料的质量要求高,生产技术及工艺相对较高,是人造板的高端产品。“传统的生产工艺是使用国外进口的热带阔叶林硬木作为原料,原材料成本很高。”郭志先说,公司通过自主研发次小薪材改性技术,对杨木、竹材等次材、可再生材进行化学及物理改性,使其满足集装箱底板的生产要求,不仅有效解决了热带阔叶林硬材原料资源枯竭、价格昂贵、替代材料稀缺的难题,实现了速生材(意杨、竹材)应用的创新,同时大大降低生产成本降低。此外,公司还拥有原料林80万余亩,进一步控制了原料成本。
不仅如此,公司研发的环保四元树脂胶合剂,替代有毒酚醛胶,不仅达到环保要求,而且降低辅料成本。而研发的智能装备,则降低了人工成本。在经营模式上,康欣新材采用“自产+直销”的模式,自产产品出厂价即为终端销售价,剔除了代工厂商、中间经销商多层分销环节,缩短了产销链,大幅提高了产品的毛利率。公司已先后与中海、新华昌、胜狮等集装箱行业龙头企业建立起配套关系。
要获得客户认可并不容易。让郭志先引以为傲的是,公司刚做集装箱板时,一个潜在的大客户下了一笔1000万元的大单。“如果按照传统的生产模式,铁定亏本。客户也跟我们实话实说,这一单肯定要亏,但希望我们一起接下来这个单,图个长远!”郭志先说,当时家人均反对接单。但她最后还是接下来了。“即便是最终亏本,权当是打了广告,做做宣传。”郭志先说,她相信通过技术攻关,能够将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下来。最终,这笔单子给公司不仅检验了公司的技术,赢得了声誉,而且就此与客户形成了牢固的信任关系。正是这些在产品多环节的成本控制措施,成为康欣新材产品毛利率始终高于同行的“秘密武器”。财报显示,2017年,康欣新材的产品综合毛利率为33.28%。这一毛利率水平在同行中位居前列。
郭志先表示,随着公司对新华昌木业的整合、优化,以及后续产业链的持续整合,公司的产品综合毛利率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欲持续整合产业链
选择板材行业,用郭志先的话来说,多少有点“运气”和“偶然”的成分。
20多年前,郭志先对这一领域一无所知。她当时在银行工作,单位将其派驻到一家国企。一个偶然的机会,她与林业部门的专家交流时,听闻国家正大力扶持林木产业。正巧,部队转业的老伴主动“退休”,也要找个事做。几番斟酌后,郭志先动员老伴去种植苗木。找地、找苗、找市场……一连串的准备工作之后,来自湖南的买家找上门来,首先预定了500亩的树苗。
郭志先看到了商机,决定将树苗种植面积再扩大1500亩。而这些树苗刚刚种下,就被湖南的造纸厂商预定一空。
“刚开始我们也做贸易,湖南的造纸厂自己也种树苗。”郭志先说,她当时也四处找树苗,“一手找苗、一手栽苗”。大一点的树苗卖给造纸厂,小一点的树苗留着自己栽种。这种生意模式持续了三年左右。
到了2004年,郭志先退休后参与到了企业的经营管理,彼时,他们已经种植了7000多亩的种苗,建设了12.8万亩的林木基地,到2006年林木基地扩展到了17.8万亩,随着林木基地的扩大,郭志先想到了延伸产业链,也开个加工厂。
“家里人非常反对。”郭志先回忆说,守着当时的生意其实也不错,但她觉得那种模式容易被人复制,必须早做打算。但家里人认为开工厂投入太大,风险高。
郭志先不是没考虑这些问题。“我们到处调研,想找一个好一点的领域切进去。”郭志先说,他们当时先后考察了木制品行业、中纤板、地板,但发现做的人都比较多,而且投入不小。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集装箱底板行业。“做的人不多,我们调研都很困难。”最后,在一个朋友的帮忙下,郭志先亲自去一家地板箱厂调研,又来又找了些行业内的朋友了解情况。
“门槛高、利润高、竞争者少。”郭志先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当时全球仅有13家生产厂家,集装箱底板的市场售价在6000元/ m?左右,而普通的地板价格仅900—1500元m?。
她决定一头扎进集装箱底板领域。
如今,康欣新材主营产品包括竹席覆膜COSB复合集装箱底板、克隆面COSB复合集装箱底板、无醛 COSB、OSB环保板等各类优质、新型木质、竹木复合板材,以及速生杨种苗,石楠、雪松、桂花等多种绿化种苗及景观树等林产品。
“我们的主业一直没变,20多年来始终如一。”郭志先说,公司从最初的营林造林和良品种苗培育、销售起步,陆续扩展到新型木质复合材料、竹木复合材料为基础的高性能、高强度集装箱底板、无醛高品质民用板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我们的集装箱底板业务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在国际市场占有率超过 25%。未来2-3年通过内生性发展,与同行业并购整合,有望将市占率提升至40%以上。”
截至2017年底,公司总资产达48.90亿元,营业收入18.18亿元,实现净利润4.66亿元,同比去年分别增长34.86%、39.05%、21.47%;集装箱底板和环保板总销量43.28万立方米,同比增长33.58%。
2017年,公司斥资3亿元现金收购新华昌木业100%股权。目前,公司正对浙江鑫隆竹业有限公司、福建和其昌竹业有限公司、连城县朝翔竹木有限公司等行业的优质公司,展开连环收购。
郭志先判断,随着客户对产品环保要求的提高,整个集装箱底板行业也将进入整合期。她表示,一方面,康欣新材将坚持内生式发展,不断提产增效;同时,公司适机并购整合行业内优质企业,从产品互补、客户互补角度出发整合竹木底板厂家、优质的底板供应商。
打开高速成长空间
集装箱底板行业有无天花板?
“外界对这个细分领域并不了解。”郭志先说,集装箱底板作为一种工业消费品,它的生命周期并不长,其市场受全球贸易影响,未来依然能够保持稳步增长,目前整个产业链已经进入整合期。
目前,康欣新材与四大集装箱巨头、与世界最知名的集装箱终端用户(货运公司和集装箱租赁公司)均建立了紧密的业务关系。中国是世界上集装箱制造国,占世界95%以上的份额。
市场咨询机构克拉克森预计,2018年全球集贸增速将超过5%,经济增速的上升带动集贸增长,将有望稳定地带动集装箱的需求。租箱龙头公司Triton在2017年第三季度的集装箱出租率达到高位98%,Textainer公司的出租率在2017年第三季度也上升到96.7%。租箱公司在出租率上升的同时,集装箱库存也在下降,租箱公司出租率上升,库存却很少,租箱行业集中度较高,企业拥有资金实力,对新箱的购买需求将有较大幅度上涨。国际船运巨头新造集运船只计划不断推出,将进一步激发集装箱的需求。
此外,中远海运、TIL、马士基等巨头经营状况回暖提振集装箱产业发展。
“铁路集装箱是未来集装箱的一个重要需求点。”郭志先介绍说,国家《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中的重点工程第一项即为发展多式联运。目前中国铁路集装箱运量占铁路总货运量的比重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除此之外,康欣新材正拓展其他应用领域。“我们正在布局高端民用板材市场,寻求大客户合作,建立工厂对工厂的直销模式。”郭志先说,民用板材市场空间大,OSB板材处于上升起步期,而康欣新材有先发优势。
据介绍,OSB(定向结构刨花板)属于刨花板中的中高端板材,具有原料要求低、结构性能稳定、环保性能强、生产自动化程度高等一系列优势。在欧美成熟市场,OSB行业占比在50%以上,北美75%新建房屋使用OSB作为楼面、墙面和屋顶板,OSB 在建筑业应用比例达95%,我国OSB产量占刨花板产量不足4%。随着我国绿色建筑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以及相关环保政策的正式实施,未来OSB市场,尤其是高端建材用OSB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公司下一步将其产品应用到装配式房屋领域。2016年下半年,公司设立湖北天欣木结构房屋制造有限公司,规划投资近6亿元。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经营,目前该平台的运作已逐步走上正轨。2018年,占地220亩的天欣装配式房屋产业园即将落成,世界领先的、年产12万平米的智能化装配式木结构房屋工厂也将在今年投产,2019年天欣绿色低碳建筑示范区也将建成。公司将力争用3-5年时间将天欣做强做大,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装配式房屋企业。
财报显示,2015年—2017年,康欣新材分别实现营收10.31亿元、13.08亿元和18.18亿元;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2.69亿元、3.84亿元和4.66亿元。
“我们的集装箱底板已经做到了行业全球第一,未来将稳步增长,民用板材市场已经起步,市场空间巨大,我们有先发优势。”郭志先说,公司管理团队日渐成熟,每年营收增速都在30%以上,公司已经步入高速增长期。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特别链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新华网政府部门交易机构证券期货四所两司新闻发布平台友情链接版权声明
关于报社关于本站广告发布免责条款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