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积分政策推动下的新组合
实际上,新能源汽车股比放开的政策,在去年已可见端倪。2017年6月,进入中国汽车市场逾30年的大众汽车集团,在成立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之后,再次“联姻”江淮,双方股份占比各为50%,成立江淮大众,专门生产纯电动汽车。此后,北汽与戴姆勒、福特与众泰、长城与宝马等新组合也纷纷落地,外资与中资方面合纵连横的方式变得愈发复杂。
这种新组合,很大部分是源于对双积分达标的诉求。
2017年9月28日,《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即“双积分”)政策出台,被普遍认为奠定了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
根据政策,在计算积分时,将对燃油车的实际油耗值和新能源车型的实际续航里程进行综合计算,积分范围内一辆燃油车油耗低于国家标准即可获得正积分,否则积分为负。新能源汽车都为正积分,续航里程越高积分越多,上限为5分。因此,为了获得更高的正积分,车企一方面在努力降低自身车型油耗,另一方面选择结盟。由于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布局较早,因此只要在新能源领域有所建树的自主品牌,都会是国外品牌争先合资的“香饽饽”。
双积分政策在4月1日起正式实施,但对积分的考核要求延后至2019年执行,并允许2019年、2020年的积分可以合并考核。虽然政策给出了一年的缓冲期,但无论是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都丝毫不敢松懈。从本届车展中各家企业的规划来看,对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战略投入比重在迅速加大。
外资品牌方面,以大众集团为例,未来大众汽车将在全球范围内投资340亿欧元,用于推动电动汽车及新型出行方案,并计划于2022年前,在华投资150亿欧元,以拓展电动汽车、自动驾驶、数字化出行等业务。中国品牌方面,以长安汽车为例,其在战略发布会上宣布启动第三次创业,计划到2020年,新能源车型销量达到35万辆,进入行业第一梯队。到2025年,达到全面电气化,新能源车型销售达到116万辆,实现中国品牌第一。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各家车企在今年都在逐步摆脱A00级低端消费,高续航里程、高配置的新能源汽车类型全面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