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彭 斐 每经编辑 陈俊杰
面对国外品牌的冲击,国内葡萄酒企业的日子普遍不太好过。在这种背景下,行业龙头张裕A(37.240, 0.00, 0.00%)(000869,SZ)的业绩,多少有些不同寻常。
4月23日,张裕A发布的2017年财报显示,公司去年实现营业收入49.33亿元,同比增长4.56%;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实现10.32亿元,同比增长5.01%。尽管增幅只是个位数,但张裕A相关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随着新一轮中国消费大升级,2018年有望成为市场的拐点,中国葡萄酒产业将再次迎来“黄金十年”。
不过,业内也有不同声音,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指出,2018年中国葡萄酒行业仍呈现外进内退的趋势,进口葡萄酒还会加大对中国葡萄酒市场的蚕食。
国产葡萄酒销售额连降4年
去年此时,对于2016年净利润的负增长,张裕A提到:由于国外葡萄酒大量涌入,其产品价格区间进一步下滑,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给公司持续稳定增长带来了更大挑战。
类似的话语,在2017年再次出现。张裕A称,2017年,国内葡萄酒行业总体较为平稳,葡萄酒需求保持了小幅增长的势头,但进口酒对中国葡萄酒市场的冲击愈演愈烈,国产葡萄酒品牌整体疲软。
朱丹蓬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进口葡萄酒近几年逐渐向中低端发力,大量的平价葡萄酒涌入中国市场,与国产葡萄酒形成了激烈的竞争。
记者查阅海关历史数据发现,自2012年以来,进口葡萄酒均价大体呈现下降趋势,相比2013年4.13美元/升,2017年的进口均价下降接近一成。
最让全球业界看重的,是中国葡萄酒市场的消费基数和潜力。中国酒业协会数据显示,国内葡萄酒人均消费量只有每年1.25升,远低于3.35升的世界平均水平。
按照张裕A在2017年财报中的判断,“长远来看,随着国人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会有越来越多消费者追求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人们会更加青睐与消费潮流高度契合的葡萄酒,从而持续不断地扩大对优质葡萄酒的需求。”
不过,在进口葡萄酒冲击下,国产葡萄酒的产量节节下滑。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7年中国葡萄酒产量为100.1万千升,比2016年减少13.6万千升,同比下降5.3%,销售收入421.37亿元,同比下降9.00%,连续4年呈下降趋势。
张裕A在年报中表示,进口葡萄酒大量涌入,将进一步挤压国产葡萄酒市场份额,加之电子商务等新兴渠道对传统销售渠道造成较大冲击,国内葡萄酒行业在目前及未来较长时间内竞争都将十分激烈。
4月22日,张裕A方面告诉记者,2018年,公司将对标国际竞品在中国市场进行大调整,开始为迎接中国市场新的“黄金十年”提前布局。
对此,朱丹蓬表示,2018年中国葡萄酒行业仍呈现外进内退的趋势,进口葡萄酒还会加大对中国葡萄酒市场的蚕食。
产品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虽然行业15家上市公司年报尚未披露完毕,但在这场洋葡萄酒冲击带来的寒冬中,国产葡萄酒企业的主业不景气却是事实。
4月4日,中葡股份(7.520, 0.00, 0.00%)(600084,SH)发布的2017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4.02亿元,同比增长51.81%,但净利润亏损8988万元。
另外,行业头部企业之一的长城日子也不好过。截至2017年6月,该品牌所属的中国食品(00506,HK)国内葡萄酒业务连续亏损长达30个月,2015~2017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分别为2.41亿港元、1.67亿港元、4.09亿港元。去年10月份,中国食品直接将长城品牌在内的葡萄酒业务剥离。
值得注意的是,在葡萄酒上市公司中,大多企业低档产品占比较高,也成为业绩增长的一大瓶颈。以中葡股份为例,该公司的中低档酒营收占主营业务的45%,但毛利率比高档酒(占主营业务收入20.4%)的毛利率低了21.26个百分点。此外,通葡股份(7.250, 0.00, 0.00%)的低档酒营业收入是中高档酒的2倍,但33.56%的毛利率几乎只有中高档酒70.27%毛利率的一半。
事实上,国产葡萄酒也意识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都在相继调整产品结构、布局中高端,试图提升竞争力,抢占国内市场。
此前,张裕A总经理孙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后一定要做中、高端生意,“我们不做低端的,那不是我们要争的,做这样的企业很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