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适合的资本市场
北京时间3月15日,作为今年“3·15诚信企业纳斯达克联展”中国企业中唯一的人工智能领域代表,科大讯飞旗下的“讯飞开放平台”身影出现在纽约时代广场的著名地标——纳斯达克广告大屏上。
纳斯达克,对于科大讯飞而言早就熟悉。
在引入复星高科和联想投资后,上市自然成了科大讯飞的目标之一。不过,那时候,科大讯飞离上市还相差甚远。
江涛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从1999年到2004年,公司一直处于痛苦的摸索期。我们知道语音合成和语音交互的技术很好,但到底能用来做什么?我们当时做了很多产品,进行了很多尝试,但大多数以失败而告终。”
最典型的莫过于“畅言2000”。电脑刚刚飞入寻常百姓家时,很多用户根本不会操作,科大讯飞就是看准了这个“痛点”,推出了“畅言2000”,希望借助语音方便电脑操作,还打出了“会说话就会用电脑”的广告。高端版本卖1400多元,低端版本卖900多元,但最终以亏本告终。
科大讯飞内部复盘时认为,“畅言2000”之所以失败,一是当时的语音技术还不成熟,二是键盘和鼠标已经足够实现对电脑的操作,三是宽带网络体系不完善。“对于源头技术创新的公司,开发产品前一定要问三个问题:自己的技术是否成熟?能否帮用户解决实际问题?外围条件是否具备?”江涛表示。
联想投资进来后,派出了陈浩、王建庆、杨琳三人组成的项目小组,从人力、财务、市场等各个方面帮科大讯飞进行能力建设。当时,联想投资几乎每个月都到合肥参加科大讯飞的月度经营会,2001年科大讯飞举行第一次全国巡回发布会的时候,王建庆甚至连怎么拉横幅都手把手地教。
对于联想投资而言,最重要的还是要帮助科大讯飞找到正确的发展战略,尽快走出摸索期。“现在科大讯飞的战略选择路径是非常宽的,但当年能力还不够的时候,路径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我记得当年科大讯飞甚至还面临过一次从事房地产的机会,这些都是诱惑和干扰。”陈浩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之后,科大讯飞开始改变发展战略,不再自己开发产品,转而向联想、华为、中兴等客户提供语音核心技术模块,将自身技术应用于PC、呼叫中心、智能网等领域,并在2002年、2003年陆续推出了一系列面向电信级、桌面级、嵌入式芯片级的解决方案,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并取得了初步成功。
科大讯飞在2004年实现扭亏平衡,并从2005年起进入业绩快速提升期,上市被提上议程。
登陆纳斯达克当时成为国内众多科技公司的共同目标。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新浪、网易、搜狐三大门户先后在纳斯达克上市,开启了第一波国内科技公司赴美上市潮。2003年至2009年,盛大、巨人、完美时空、搜狐畅游等游戏公司掀起国内科技公司第二波赴美上市潮。在此背景下,不少高管建议科大讯飞选择登陆纳斯达克。
听到这个消息后,时任联想投资总裁朱立南连夜坐火车赶到合肥与刘庆峰沟通,劝说科大讯飞选择在A股上市。朱立南认为,追求高风险、高增长的纳斯达克并不适合科大讯飞,科大讯飞与类似百度等互联网公司或盛大那样的游戏公司不同,销售软件以及集成服务带来的业绩增长要平稳得多。
同时,某大型投行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在上市目的地的选择上,也要考虑资本市场与销售市场互动的重要性,“登陆资本市场可以加深客户对公司的认知,销售市场上的口碑反过来又会对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发展形成正面影响,这是一个互相影响的过程。所以,我认为,上市目的地最好和目标客户在一起。”
多方考虑之下,科大讯飞选择了A股上市,并于2008年5月12日登陆中小板。当日,科大讯飞以28.21元/股的价格开盘,较发行价上涨122.83%,并最终以30.31元/股的价格收盘。而通过登陆A股,科大讯飞不但让上海广信和联想投资在退出时获得丰厚回报,也让自己在业绩和市值方面获得了长足发展。
从目前情况看,巨人网络、分众传媒、360等中概股纷纷回归A股市场,监管层则鼓励和支持优质“独角兽”公司在A股上市。科大讯飞的资本市场发展之路值得众多“独角兽”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