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以及各区域经济规划大力推进的背景下,相应区域的港口资源迎来了加速整合的大潮。5月22日,江苏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挂牌成立,目前江苏沿江沿海8市国有港口企业整合并入江苏省港口集团。而浙江海港一体化战略已经显现了“1+1>2”的协同效应。
广东已在省级层面研究珠江流域港口资源整合方案,预计2017年底出台整合方案。随着国家提出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对该区域港口资源整合的预期进一步加强。
海南省也在不断推进对全省港口资源进行整合。2016年,曾有海南当地媒体报道称:“海口港的整合还只是牛刀小试,全省‘四方五港’的整合正在积极酝酿中。”
湖北则提出不断提升交通运输的供给质量和效率,在水路方面加快以武汉新港为龙头的港口整合步伐,推进长江、汉江及各支流的航道建设。而鄂东港口整合也已迈出实质性步伐。
在京津冀区域,港口资源整合更显现加快之势。4月20日,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彭思义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是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率先突破的收官之年,在港口方面将“打造现代化的津冀港口群”,切实提高港口的效率,适应京津冀一体化发展。
港口资源整合是大势所趋
虽然目前我国港口吞吐量在世界港口吞吐量中所占比重逐年攀升,但在全球港口运营商排名中,我国通常意义上的“港口集团”却难以入围。
同样,长期以来我国的港口竞争基本处在低端竞争态势,很多港口为了单纯追求货物吞吐量,不惜采取杀价竞争的策略。我国港口一度普遍存在单纯追求吞吐量的怪现象。比如,福建是港口资源大省,但是由于过去沿海港口的规划、建设、生产、管理主要以行政区划为界,造成“一湾多港”,导致项目重复建设、内部竞争消耗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港口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东北证券的研报认为,自从港口管理权限下放给地方后,出现了港口盲目投资建设、恶性竞争的问题,甚至同一港口的不同码头投资主体不同,码头与码头之间竞争激烈。
事实上,2006年国务院审议通过并发布的《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就曾提出,全国将形成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西南沿海5个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港口群体。港口群内部和港口群之间港口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相互协作、竞争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