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26日,有近400家上市公司2015年业绩增幅在一倍以上,其中,约有100家属于通过并购重组“增厚”业绩,有逾130家公司依托于主营业务增长,另有超过100家公司扣非后净利润为负,说明其主营情况不佳。
在宏观经济增速下滑、企业整体经营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依然有部分上市公司通过“压力测试”,递交了一份“高增长”的年报业绩答卷。而解析业绩“高增长”的成色,哪些公司是内生增长动力十足,又有谁依靠外延并购为报表“增色”。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26日,有近400家上市公司2015年业绩增幅在一倍以上,其中,约有100家属于通过并购重组“增厚”业绩,另有逾130家公司依托于主营业务增长。而要探究“高增长”的持续性孰强孰弱,业绩“含金量”孰高孰低,可能还需要更长的检验时间。
“自强型”公司迎来“好年景”
根据截至4月26日的年报及业绩快报数据,2015年,净利润增幅超过100%的390家上市公司中,并未借助重大资产重组或收购行为实现净利润大幅增长的公司达286家,经记者进一步梳理,在剔除非经常性损益等因素后,有约135家上市公司是通过自身主营业务的快速扩张实现了净利润的提升。
其中,部分公司2014年业绩基数较低,2015年经营情况有所好转,就体现为业绩大幅提升。例如主营化肥生产销售的鲁北化工,2015年,公司通过加强核心技术,提升了相关生产装置的经济效益,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利用产业化,提升了产品利润率。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净利润2771.85万元,增长267.02%,而2014年公司盈利仅为755万元。
又如房地产企业美好集团,此前两年每年业绩不过亿元,在5000万元至8000万元级别,但公司2015年迎来业绩劲升。公司称,2015年通过开拓武汉、广州等市场,实现营业收入46.79亿元、净利润4.28亿元,分别增长122.2%和468.50%。
除了这些“自身努力”的案例,还有不少公司的高增长则得益于所处行业景气度的提升,典型的就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例如,主营产品为锂离子电池及核心材料的多氟多,2015年公司实现净利润3919.15万元,增长828.28%,主要原因就是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的爆发。多氟多介绍称,报告期内,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锂电池供不应求,六氟磷酸锂进入新景气周期,产量增长28%,销量增长42%,同时价格回升较快,大幅提高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同样,先导智能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5.36亿元,增长74.9%;实现净利润1.46亿元,增长122.18%。其中,公司锂电池生产设备业务的收入占比由2014年的49.52%上升至67.06%,且该业务收入的占比还在逐步增大。先导智能预计,动力电池行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在未来三至五年还会获得高速发展,因此,公司将继续加大对锂电池生产设备业务的投入。
另一方面,作为典型的抗周期板块,医药类上市公司中也不乏依托主营的“挣钱能手”。2015年,尔康制药就依靠一项新产品实现了业绩爆发式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56亿元,增长28.14%;实现净利润6.05亿元,增长109.71%。公司称,旗下淀粉及淀粉胶囊系列产品推动了此轮爆发式增长,成为2015年的业绩引擎,去年,该项业务营业收入达6.28亿元,大增657%,毛利率则高达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