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工业革命与中国走向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一个声音逐渐响亮——“世界正处在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前夜”。在这种背景下,工业化问题再次成为世界舆论界关注的核心议题之一。
面对世界变化莫测的现实,2011年9月,美国学者杰里米·里夫金出版了《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一书,预言一种建立在互联网和新能源相结合基础上的新经济即将到来。
第三次工业革命,这个概念并不新鲜,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已经由西方提出。但最近,随着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专题讨论,在法兰克福举办的欧洲模具展上三维打印机现场打出锤子,以及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的出版,第三次工业革命成了一个热词。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实质就是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和互联网的创新、融合与运用,从而导致工业乃至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它的真正兴起和全球化传播,是与当前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压力息息相关的。具体来说:一是至20世纪80年代,石油和其他化石能源的日渐枯竭,以及随之而来的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的持续生存带来了危机;二是化石燃料驱动的原有工业经济模式,不再能支撑全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寻求一种使人类进入“后碳”时代的新模式;三是受美国金融危机以及欧洲政府债务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陷入困境。
2007年3月,欧盟27国领导人通过了欧盟委员会提出的欧盟一揽子能源计划,预计到2020年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总体消耗中的比例提高到 20%,将生物燃料在交通能源消耗中所占比例提高到10%。5月,欧洲议会发布了一份正式书面声明,宣布把第三次工业革命作为长远的经济规划以及欧盟发展的路线图,大力发展与促进可再生能源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与此同时美国正在加快制定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方案,将清洁能源作为实现技术突破和经济增长的首选产业,在经济刺激方案中提供 50 亿美元的税收抵免,以带动 150 亿美元的清洁能源投资,刺激风力发电、太阳能电池、智能电网、电动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发展。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兴起为解决危机带来契机,因此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西方一些主要工业化国家纷纷把推进第三次工业革命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化危机为机遇,引领经济走向繁荣,从而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来扶持相关产业的发展。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连任总统后的首次国情咨文中就强调了快速制造技术(3D打印技术)的重要性,并希望它将成为令美国制造业重新焕发出活力的重要推动力;欧盟从2000年起就开始积极推行大幅减少碳痕迹的政策,以加强对新能源产业的开发并提高能效;日本政府格外重视对以新材料、新能源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的扶持,出台了《低碳社会行动计划》。从这些战略措施可以看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是欧、美、日等工业化国家走出目前经济困境的必由之路。
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当世界各国都意识到新的技术和科技领域将出现新的变革力量,并且有所行动之时,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也不能置身事外,如果我们错失良机,必将陷入被动境地。因此我们要增强紧迫感,要在理论研究、政策设计、舆论传导等方面做好准备,以积极的心态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
2013年9月10日,新华社经济参考报主办的“第三次工业革命高峰论坛”开幕,全球著名趋势学家、第三次工业革命倡导者杰里米?里夫金应邀首次来华对话,就第三次工业革命与中国、能源体系变革、技术创新等话题与来自科技部、工信部、新奥集团等国内专家和能源企业代表进行交流探讨。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概念,在国内传播立即引起了全国人大代表、博士生导师、教授、长江学院院长周洪宇的注意,他敏锐地带领他的华中师范大学团队和湖北长江教育研究院团队开始这项具有战略性、前瞻性、根本性意义的研究。他今年1月12日向湖北省人民政府建议将“3D打印制造”写入今年湖北省省长的《政府工作报告》、3月2日长江教育研究院在北京举办政策建议书《新机遇、新挑战:第三次工业革命及教育的应对》发布会、3月5日向全国人大提交议案《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与教育应对的政策建议》,他本人3月7日接受《中国教育报》专访、3月17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3月至5月分别在东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商学院、江西外语外贸学院等高校进行有关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专题演讲,6月27日接受人民网“第三次工业革命与教育改革”专题访谈等。撰写发表《第三次工业革命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年第2期)等文章。开展“第三次工业革命与中国走向”课题研究,今年出版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与当代中国》(湖北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即将推出的专著和合著有《周洪宇论第三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与中国教育变革》《第三次工业革命与中国经济转型》。
目前中国的国情已基本符合 “大数据”时代的特点。过去三年,非结构化数据复合年增长率超过90%。驱动力主要来自互联网、移动应用、微博、社区网络等新应用,以及平安城市、智慧城市等信息化建设。为迎接“大数据”时代,我国国企应从思想上重视。其次,进行顶层设计。再次,基于客户价值导向,针对数据需求,重新设计,优化或梳理企业的制度、流程,增加数据收集、管理和分析环节,甚至可以进行企业流程再造,重新设计适应竞争的商业模式和内部运营模式。再其次,加强外部合作和数据管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最后,注重内部数据的传递和共享,重视数据安全,加强国企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做到利用“大数据”。
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教育面临更多非传统领域的挑战,以网络教育、游戏化学习、虚拟社区与现实课堂有机结合的新型教育模式的不断涌现,打破了目前教育的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实现了超时空的学习和超时空的互动,从而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与挑战。要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占据有利位置,关键要靠教育培养出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创新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所谓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化思维,具有开拓性、创造性,能够创新局面,高素质劳动者就是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上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技术的劳动者,同时具有较高的信息化获取和整合能力。
纵观人类历史,每次工业革命都会出现“重新排队”的机会,都会导致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发生重大的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得英国成为“日不落的帝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则给了美国“反超”的机会。历史上,中国与两次工业革命失之交臂。面对日益兴起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国拥有了最好的机会,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作为工业发展的后发国家,中国继续原来的道路发展不是没有了空间,这样的情况下,何去何从,对政府是一次不小的考验。
第三次工业革命将改变整个世界,并将形成新的国际政治格局。中国如果不跟上第三次工业革命,势必被世界淘汰出局。对此,中国政府必须要有紧迫感,要推动相关部门在理论研究、政策设计、舆论传导等方面做好准备,积极投入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去,成为亚洲新经济革命的引领者。
《第三次工业革命与当代中国》周洪宇 徐莉 编著 湖北教育出版社2013年10月定价: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