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亦幻亦真——李老十诞辰六十周年艺术回顾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此次展览共展出李老十生前创作的艺术作品100余件,并在展览开幕式上举行了《李老十全集》的首发式。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开幕式上致辞,表达了对李老十的深切怀念
李老十生前好友,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王和平(左上)、新文人画家刘二刚(右上)、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院长田黎明(左下)以及李老十先生之子李昂(右下)在发布会上分别致辞
李老十先生的夫人刘宝华女士对中央美院中国画系在《李老十全集》出版过程中提供的重要帮助表达诚挚的感谢
出席展览开幕式的嘉宾与李老十先生家属合影
中国美术馆1号厅中展出了多件李老十此前未曾露面的残荷及人物题材的佳作
“亦幻亦真——李老十诞辰六十周年艺术回顾展”展览现场
圆厅后侧,主要展出了李老十的“十八罗汉”系列和各种题材的小品写意画
艺术家李老十
李老十(1957-1996),本名李玉杰,字默忍,因排行十,取号老十。原籍山东,1957年生于哈尔滨。1977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学校美术专业,198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民间艺术系,生前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
李老十是一位执着于用笔墨语言和传统风格表达现代感受,融诗书画印于一体的艺术家,他的独立人格,自由思想,以及深刻的怀疑、批判精神,使其成为上世纪末中国绘画的重要存在。他创造的“人鬼难辨”的冥幻世界,用传统的手法表达现代人文关怀,同时以罕见的喜剧场景呈现悲剧意识,反映世间百态,追问人生终极;他的“残荷”系列创作,描绘荷塘中残存的枯败的荷叶与莲蓬景观,让人心生忧伤的同时,又从中领略到一份直抵心灵的自在坚守;此外,那些具有独立文学价值、抒发高古情怀的题画诗,显示出他善于从民间智慧中发掘黑色幽默的敏锐洞察,以及其与生俱来的文学功底。诗、书、画、印的全面修养,使他成为“新文人画”的代表人物。
老十所画最多的是人物,包括僧道、钟馗、小鬼、群鬼、自画像等等。其实鬼即人,画鬼亦是画人世。
中国美术馆8号厅呈现了李老十近20年人物画的变化脉络,从中可以看到在各个阶段的不同尝试
以鬼事喻人事、世事,是李老十画鬼的另一重要方面和特色。钟馗和诸鬼都是人,他们的哀乐与纷争即人世的哀乐与纷争。
相对无言感慨多,半生豪气渐消磨。狂心自抑学栽柳,颓笔人嫌肯换鹅。偶写春山怡倦眼,惯听秋雨打残荷。苍颜记取堪何用,依例明朝画佛陀——正如郎绍君先生所言:“谁解枯蓬胜艳葩”,李老十的作品,看似残破消寂,甚至有些荒诞,却让人明白了何为真诚、何为善意,这远比那些浮华的伪饰来得真切、深情。
正如历史上许多杰出画家不被同代所理解一样,李老十也不是时代的幸运者。二十一年前,李老十奋力关闭了自己与这个世界的通道,迈向了另外一个世界,他的人生如同划过天际的流星,他的作品却会成为恒星,持续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李老十全集·人物卷·一卷》
《李老十全集·人物卷·一卷》《李老十全集·人物卷·二卷》《李老十全集·荷花卷·一卷》《李老十全集·荷花卷·二卷》《李老十全集·花鸟卷》现已出版。出版《李老十全集》其要义不仅是当下可以让老十更多的画作面世,为更多的人所知所赏,更在于为未来留下尽可能周全的作品,为后人研究论定提供可鉴之资。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8月20日。
李老十生前认为,人们喜欢用胭脂画的艳葩而不理解用水墨画的枯蓬,既是寻常之事,也是可悲之事。他宁守清贫也不趋时好。
李老十《风荷图》 纸本水墨设色 68cm×69cm 1995年
李老十《残荷蕴生机》 89cm×96cm 1996年
李老十最重要的人物画,当属《鬼打架系列》。这个系列最初皆为小品,之后逐渐完善成完整画面,更具冲突和张力
老十的小品,在轻松幽默之余也有对世事的辛辣嘲讽
李老十《长眉罗汉》纸本水墨设色 30.5cm×31cm 1987年
“亦幻亦真——李老十诞辰六十周年艺术回顾展”展览现场
李老十《荆轲刺秦王》181x268cm 1985年
李老十《屈子行吟图》104x103cm 1988年
李老十《荷塘秋趣》136x136cm 1989年
李老十《独立苍茫》133x58cm 1989年
李老十《点化痴顽图》170x70cm 1991年
李老十《钟馗仗剑图》 136x68cm 1993年
李老十《十八罗汉图》 120x82cm 1994年
李老十《云端如何》137x96cm 1995年
李老十《蕉阴图》138x68cm 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