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券商大集合参公改造产品存续期再延一年
公募基金牌照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也决定了券商资管未来的业务发展方向
本该于今年年末到期的部分券商大集合参考公募基金改造产品(以下简称“参公改造产品”)再次延期一年。
从去年年末开始,部分合同期限已满三年的参公改造产品已将存续期延长至今年年底。临近年末,由于部分券商及资管子公司(以下统称券商)仍未取得公募基金牌照,面对产品再次到期的问题,包括中信证券资管、中金公司在内的多家大型券商已于近期将旗下即将到期的参公改造产品存续期由今年年底再度延长至2024年12月31日,并且还设立了大集合产品特殊开放期。
参公改造产品渐次到期
延期是最多的选择
自券商资管大集合产品参公改造至今,已有247只产品成为参考公募基金运作的公募化产品。然而,改造后的大集合产品合同期限原则上不超过三年,产品到期后若公司仍未获得公募基金牌照,需在延期、清盘或变更管理人中三选一。
针对到期产品,延期是券商最多的选择。近日,中信证券资管决定对旗下8只大集合产品延长存续期限至2024年12月31日,并相应对上述大集合产品的资产管理合同和招募说明书进行修改。
中信证券资管对上述8只大集合产品设置特殊开放期(2024年1月2日至2024年1月15日),在特殊开放期内赎回不受持有期限制(如有)且不收取赎回费。
截至12月26日,已有中金公司、海通证券资管、光大证券资管、广发证券资管、安信证券资管等公司陆续将旗下部分大集合产品的存续期延长至2024年12月31日。2024年12月31日后,将继续按照证监会相关规定执行。
同时,针对到期产品,今年以来,还有部分中小券商选择将参公改造产品清盘或更换管理人。例如,为了更好维护持有人利益,避免产品清盘,方正证券选择了向证监会申请变更注册,将旗下一只大集合参公改造产品的管理人变更为方正证券控股子公司方正富邦基金,由方正富邦基金继续管理,产品将由混合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变更为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一位券商分析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券商选择将产品延期主要原因是公司还未取得公募基金牌照,延期可以为申请公募基金牌照再争取相应的时间;还有可能是资金用途、周期、产品性质与前期和客户沟通的方式不一致等,所以需要有一定的时间过渡。”
“更重要的一点是,相较于清盘或更换管理人,延期是部分券商的最优选择。因为券商对资管规模和市占率有考核需求。对于大型券商来说,选择将参公改造产品清盘或者更换管理人将直接导致公司资管规模下降。”上述券商分析人士向记者解释。
缺乏公募基金牌照
是业务面临最大挑战
资管新规落地后,券商资管业务结构正持续优化,公、私募结合成为业务发展转型共识。不少券商结合大集合参公改造的经验,开始通过设立资管子公司、申请公募基金牌照等方式进一步拓宽业务边界。
不过,证券行业中的公募基金牌照仍是稀缺资源,50家参公产品改造的券商中,有41家券商未取得公募基金牌照,这类券商的参公产品改造后也仍是集合资管计划,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公募基金。
中国证券业协会最新专项调查问卷显示,50家券商(或者资管子公司)为“已获得、正在申请或计划申请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17家券商把“缺乏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或与公募业务相关问题视为“公司资管业务面临的最大挑战”。
当前,公募基金牌照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也决定了券商资管未来的业务发展方向。例如,招商证券资管的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于今年7月份获证监会批复,成为《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实施后首家获得资格的券商资管机构。
随着券商资管大集合改造基本完成,参公改造产品规模合计约为2900亿元左右。作为公募市场的“新晋选手”,券商大集合公募化改造产品转型以来的表现备受关注。
Wind数据显示,截至记者发稿时,参公改造产品(A/B/C/D份额分开统计)成立以来的平均收益率为-5.58%,中位数为1.62%,各产品之间收益分化较大。60%的产品实现正收益,31%的产品收益率在5%以上,9%的产品收益率在10%以上。还有7只产品成立以来收益率在-60%以上,其中不乏众多头部券商旗下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