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汽车“新四化”加快推进 智能座舱赛道前景广阔

彭思雨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日前,中科创达、美格智能等智能座舱软硬件企业上半年业绩相继报喜。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智能座舱软硬件产业链迎来需求爆发期。

  数据显示,到2025年中国智能座舱新车市场渗透率预计将超过75%,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超过1600亿元。业内人士表示,智能化解决方案、域控制器、芯片等智能座舱产业链供应商有望迎来发展良机。

  上半年业绩预喜

  今年上半年,受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提振,智能座舱软硬件上市公司迎来业绩增长。

  7月14日,智能座舱操作系统龙头公司中科创达发布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88亿元-4.16亿元,同比增长40%-50%。中科创达此前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介绍,公司的座舱方案充分发挥高通SA8295在算力、图形、图像处理等方面的突出性能,打造包含数字仪表、中控娱乐、副驾娱乐、双后座娱乐、流媒体后视镜和抬头显示器的一芯多屏智能座舱域控。

  不少智能座舱硬件设备制造商业绩表现亮眼。无线通信模组上市公司美格智能预计,今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8300万元-8700万元,同比增长74.60%-83.01%。美格智能表示,公司无线通信模组及解决方案业务订单充足,应用于新能源车智能座舱领域的5G智能模组、5G FWA产品交付大幅提升。

  芯片设计龙头兆易创新公告,预计今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约15.2亿元,同比增长约93.46%。兆易创新表示,公司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客户结构,继续提升工业、汽车等领域营收贡献,实现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快速增长。2021年年报显示,公司车规级Flash产品已被国内外多家知名汽车企业批量应用,可为车载辅助驾驶系统、车载通讯系统、车载信息及娱乐系统、电池管理系统、DVR、智能座舱、T-BOX等应用提供产品及解决方案。

  行业景气度高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景气度高。

  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1-6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246.7万辆,同比增长122.9%;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224.8万辆,同比增长122.5%。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日前表示,预计2022年中国新能源车出货量将达585万辆,行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同时,智能座舱产业发展如火如荼。IHS Markit预计,到2025年中国智能座舱新车市场渗透率预计将超过75%;到2030年中国智能座舱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600亿元,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将从当前的23%上升到37%。

  业内人士表示,智能座舱是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流媒体后视镜、视觉感知系统、语音交互系统、智能座椅以及后排显示屏等电子设备组成的一套完整系统,是对传统座舱全方位升级。

  在此背景下,配套的智能化解决方案、操作系统软件、域控制器、芯片、车载显示、座舱光学声学、车用PCB等智能座舱全产业链供应商有望迎来发展良机。

  据民生证券介绍,众多车企大力推进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的软硬件革新,以此构筑自身的差异化竞争优势,通过融入语音识别、人脸识别、触摸控制、手势识别、虹膜识别等人机交互技术,不断提升用户体验感。例如,理想L9配置智能传感器+五屏智能座舱,将智能电动车的驾驶、视听、娱乐体验提升至全新高度。

  “智能网联汽车是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综合体,高精度地图和定位、环境感知、规划决策、车辆行动控制等都将通过软件的方式来完成。”国盛证券分析师刘高畅表示,在“软件定义汽车”的背景下,车企不断向软件领域倾斜资源,软件在智能汽车中的价值不断提升。

  根据亿欧智库预测,到2030年汽车中软件的价值占比可达约30%。目前高端车辆软件代码已经达到1亿行,远多于PC和智能手机操作系统。

  上市公司加快布局

  智能座舱广阔的市场空间引来多方资本布局。

  一方面,华为、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公司身影频现,试图在智能座舱软硬件方面“大显身手”。7月初,华为发布AITO问界M7智能汽车,其智能座舱搭载鸿蒙操作系统。而百度为合作伙伴提供智能座舱数字化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产业链相关上市公司加码布局。兆易创新日前表示,公司第一颗车规级MCU产品已问世,有望在今年三季度实现量产,主要应用于车身小节点电机控制、面板控制与通信、ADAS智能终端传感、T-Box等领域。

  智能座舱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德赛西威6月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表示,公司的座舱域控制器业务量快速提升,第二代座舱域控制器已规模化量产,第三代座舱产品获得长城汽车、广汽埃安、奇瑞汽车、理想汽车等多家主流车企的项目定点。另外,公司与高通达成战略合作,基于第4代骁龙汽车数字座舱平台,共同打造德赛西威第四代智能座舱系统。该系统支持领先的多屏联动、音效处理和AR技术,融合多维交互模式,为用户带来沉浸式交互体验。

  国盛证券表示,由于汽车软件对安全性要求极高,且底层操作系统开发具备较高复杂性,汽车厂商及一级供应商对独立软件供应商的依赖程度逐渐增加,具备软件能力积累的厂商有望率先获益。其中,德赛西威、中科创达、经纬恒润等企业融合芯片生态,提前布局汽车智能化。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