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新世代依旧奔驰在前 汽车发明者开启全面电动新篇章

武向彬每日经济新闻

    日前,一项足以影响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的决定从戴姆勒总部发出——汽车发明者向电动新世代迈进的脚步再度加快。

  7月22日,梅赛德斯-奔驰(以下简称奔驰)发布了有史以来超强势、超全面、超彻底的电动化蓝图,从此前的“电动为先”向“全面电动”转型。奔驰方面表示,将在条件允许的市场,为2030年前实现全面纯电动做充分准备,加速迈向零排放及软件驱动的未来。

  奔驰此次发布的战略几乎涵盖了其品牌电动化的各个方面,包括:电池方案、车型架构、电驱动系统研发、充电网络建设、软件开发、工厂生产、电池回收以及资金投入等等。宏伟的规划布局背后,彰显了奔驰在铺就的新赛道中延续历史荣耀的决心。

  正如康林松所言,“电动化转型正在加速,特别是在奔驰所在的豪华车细分市场。行业拐点正在临近,随着全球市场在2030年前实现纯电动转型,我们也将做好准备。”

  据了解,目前奔驰已推出多款新能源汽车产品。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奔驰在全球范围内插电式混动车型以及纯电汽车交付量增长300%,在总销量中的占比超过10%。

  超400亿欧元投向纯电车

  变革不会凭空降临,若要在汽车新世代持续领跑,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行动必不可少,而这是奔驰与生俱来的基因。

  为推动全面电动转型,奔驰方面表示,未来9年在纯电动车型方面的投资将超过400亿欧元,这相当于在集团内部进行了一次“资金重置”。

  康林松对此信心满满:“我们确信,我们有能力在转型中仍保持较强的盈利能力。同时,我们相信,聚焦‘全面电动’是打造成功未来、强化企业价值的正确路径。”

  奔驰的信心源自于戴姆勒集团当前优异的财务表现。此前戴姆勒公布的二季度初步财报业绩显示,该集团息税前利润(EBIT)为51.9亿欧元;调整后息税前利润为54.2亿欧元,高于预期的43亿欧元。此外,戴姆勒集团工业自由现金流,以及多个部门的多项主要财务指标均显著高于市场预期。

  不仅如此,在奔驰看来,电动化和盈利可以并行不悖。新战略在财务方面提到,奔驰仍致力于实现2020年秋季提出的利润目标。奔驰预计,在不断的降本增效策略下,2026年其内燃机及插电混动技术方面的投资将较2019年下降80%。

  事实上,无论燃油车抑或电动车,“豪华”一直以来是奔驰的核心标签之一。而在向“全面电动”转型的过程中,产品仍是奔驰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根据规划,到2022年,奔驰将为其服务的所有细分市场提供纯电车型;2025年起,所有新发布的车型架构将均为纯电平台,纯电动车型以及插电式混动车型销量占该品牌全部车型销量的比例将达到50%(此前目标为25%),包括迈巴赫、G级、AMG三个高端子品牌在内的每款车型都将向客户提供纯电版本选择。

  人才计划方面,为了推动MB.OS操作系统的开发,奔驰在全球将新增3000个软件工程师岗位。同时,奔驰关于人才转型的措施已经开始执行,其相关技术学院将为广大员工提供面向未来的技能培训,仅2020年就有约两万名在德员工接受了电动出行方面的培训。

  全产业链综合布局

  当前,在电动化转型赛道上的“跑者”不在少数,而与竞争对手相比,奔驰凭借其远见和洞察力已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开展综合布局,不断扩大着自身的领先优势。

  比如,作为电动汽车中最核心的电驱动部分,奔驰计划将规划、研发、采购和生产整合为一个业务部门,深化生产制造和研发工作的纵向整合,从而更高效、有针对性地进行电驱系统内部研发。

  对于全面电动化后对电池的海量需求,奔驰拟在全球布局电芯工厂以满足各地区的电动产品供应。未来,奔驰电池产能需求将超过200千兆瓦时。在已投产或已规划的9座电池工厂之外,其计划在全球打造8座生产动力电池电芯的全新电芯工厂,分布于中国、美国及欧洲地区。高度标准化的电池将可适配于90%以上的奔驰乘用车及轻型商务车型。

  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上,奔驰也已开始发力。据了解,目前Mercedes me Charge奔驰充电网络已成为全球规模领先的充电网络之一,在全球范围覆盖超过53万个交流及直流充电桩。奔驰方面计划至2025年,这一充电网络在欧洲、中国和北美拥有超过3万个充电桩,包括全球范围内超过1万个高功率充电桩。

  同时,得益于在柔性生产领域的早期投入,以及领先的MO360数字化生产体系升级全球生产网络,奔驰现已具备纯电动车型量产的能力。明年,将共有8款奔驰电动车型在3大洲的7座工厂进行生产。

  事实上,对于奔驰而言,“全面电动”不是目的,只是其达到更高阶的“碳中和/可持续发展”,乃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愿景”的必经之路。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生产EQS与全新S级轿车的德国辛德芬根56号工厂已经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实现了“碳中和”。

  奔驰方面表示,至2022年,所有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运营的乘用车和电池工厂均将实现碳中和生产。“我们希望维持世界原本的样子。正因如此,我们所有人要齐心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应对气候变化。”对于品牌电动化的初衷,康林松如是说。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