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厂商垄断 汽车芯片供应紧张一时难解
日前,芯片供给紧张导致“南北大众”停产的传闻,迅速在资本圈扩散。中国证券报记者询问了多家国内整车制造商,多数厂家表示芯片短缺对自家企业并无影响,也有厂商表示汽车芯片产能吃紧是行业内的普遍情况,厂家都在想办法囤货。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汽车芯片市场基本由欧美厂商垄断,但疫情对这些厂商的正常生产带来较大影响,同时叠加新能源汽车上量芯片需求增长,供应紧张的局面或一时难以缓解。
寻求解决办法
有消息称,受芯片供应不足影响,上汽大众从12月4日开始停产,一汽大众也从本月初进入停产状态。大众中国回应称,虽然芯片供应受到影响,但情况并没有传闻中严重,目前正在寻求解决办法。正在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也已经和总部、相关供应商展开协调工作,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目前,相关车辆的交付没有受到影响。
中国证券报记者询问了多家国内整车制造商,多数厂家表示,芯片短缺对自家企业并无影响。“目前没有听说我们有短缺的情况。毕竟总量还小,每个月销量3000多辆,供给和库存压力不是特别大。创始人本来就是供应链出身,在库存管理方面更有优势。”威马汽车相关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同样作为造车新势力,并已在美股上市的蔚来、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也明确表示之前已有储备,企业均未受影响,生产经营一切正常。
“比亚迪本身具有芯片制造能力,目前一定不存在芯片短缺,更不存在导致的停产问题。目前全部车型正常生产。”比亚迪方面表示。
但也有企业担心,虽然目前没有影响,但如果出现长时间紧缺,会有潜在的生产风险。长安汽车相关负责人认为,目前整个行业都面临汽车芯片短缺的风险。“就是用多用少的问题,高配车型影响更多,因为电气化构架、智能化配置程度更高,大家都在各展所长抢占资源。”
有头部造车新势力企业高管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芯片短缺是行业内的普遍情况,各厂家都在想办法囤货。“其中BMS(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和VCU(整车控制器)影响比较大,以前都可以购买储备,现在只能买现货。”
海外大厂占据主导
“我觉得缺货的汽车芯片可能更多是MCU(微控制单元)。”某家涉足功率半导体业务的上市公司负责人判断,目前IGBT供货也非常紧张,但未到整车厂停产的地步。
一览众车咨询认为,汽车芯片分为MCU、功率半导体(IGBT、MOSFET等)、传感器及其他。在传统燃油汽车中,MCU价值量占比最高,为23%。在纯电动汽车中,MCU占比仅次于功率半导体,为11%。
上述机构称,相对其他汽车零部件来讲,汽车半导体芯片企业市场竞争格局相对稳定,恩智浦、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瑞萨、德州仪器、博世等汽车芯片供应商主导着汽车芯片市场。据了解,这些海外厂商多采用IDM模式运营,即设计、制造、封测与销售为一体的垂直整合型公司。
对于汽车芯片紧缺,上述负责人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疫情。他说,很多汽车芯片供应商的产线在欧洲,还有一大批封测厂在东南亚,如英飞凌最大的一条12英寸生产线就在马来西亚。除疫情影响生产线停产外,物流保证和产品运输都是很大问题。另外,新能源汽车上量也是供应紧张的一个主要原因。
国内某IDM芯片公司高管李华(化名)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IGBT是新能源汽车需要用到的关键芯片,市场在成长,未来需求很大。但目前这块做得比较好的是英飞凌、意法半导体、安森美等国外大厂,它们占有5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今年以来,欧洲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比较迅猛,包括功率器件、控制芯片、传感器在内与汽车相关的芯片产能都会比较紧张。这种情形可能延续较长时间。
安信证券研报指出,根据目前已有的11月份8个主要车市的销量,结合其在欧洲总体新能源车市场占比,预计欧洲11月份销量为17万辆,同比增长204%;前11个月累计销量109万辆,同比增长124%。在此情况下,预计欧洲全年将实现超120万辆销量,同比增长逾120%。
产能紧张短期无解
上述受访人士表示,未来随着疫情好转和新增产能释放,产能紧张情况会有缓解,但整体依然偏紧。“从半导体行业发展的历史经验看,产能紧张和产能过剩是交替的。”李华说,随着这两年市场需求攀升,海外汽车芯片供应大厂也正加快从8英寸向12英寸转产。
时下,多家大厂态度乐观。意法半导体方面表示,第三季度市场环境明显好于预期,来自汽车产品的需求、个人电子产品领域执行的客户项目以及微控制器的需求,是取得这一业绩的主要因素。展望第四季度,除射频通信子业务部外,其他所有产品业务预计都将实现增长。
方正证券科技行业首席分析师陈杭认为,全球半导体自今年三季度末开始进入被动补库存阶段,全球开始恐慌性缺货,并带来涨价预期。与2016年三季度至2018年一季度的全球半导体景气周期以存储涨价为主导不同,本轮2020年四季度至2022年一季度是以功率/八英寸晶圆涨价拉动到全产业链涨价。预计至少未来半年,晶圆、制造、封测各环节的供需失衡仍会持续,下游芯片缺货涨价是趋势。
不过,李华指出,目前国内功率半导体的发展相对落后,还缺乏有较大规模、竞争力比较强的IDM公司,很难满足市场快速增长的需求。“缺货这个事也提醒我们,要加快自主芯片的开发。”他表示,国内厂商在追赶国际大厂时必然会面对很多挑战,包括品牌、技术、产能、客户信任度。虽然有国产替代机遇,但国内厂商的技术、产品是需要与国际水平接轨的,产品不好也很难打入国内汽车供应链。
一位半导体领域私募股权投资人士分析,汽车半导体产业在中国没有发展起来有很多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汽车厂商合作的半导体厂商大多是海外大厂,因为海外大厂可以提供全系列型号,而国内芯片厂商只能提供某几个型号。中国的芯片企业生存大多步履维艰,虽然很多人想做,但周期太长,市场又小,小企业坚持不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