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重塑科技董事长林琦:中国具备推动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化先天土壤

证券时报

  9月28日,重塑科技与盖瑞特在2020北京国际车展期间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空压机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燃料电池重卡大规模的应用和推广。作为国内领先的燃料电池技术提供商,重塑科技在短短一个月内,先后与产业链上下游的多家国际企业展开合作,包括杜邦、德国莱茵以及大陆集团,合作范畴涉及车用燃料电池材料技术创新、燃料电池产品全球认证、试验室平台化服务、燃料电池流体系统等创新工艺开发。

  接连不断的签约,不仅透露了重塑科技积极拓展国际市场的意愿,也侧面反映出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在全球范围内的热度在进一步升温。日前,重塑科技董事长兼CEO林琦接受了证券时报记者专访,就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探索及市场机遇展开深入交流。

  在林琦看来,目前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的主要应用范围在商用车板块。而中国的商用车市场保有量大,新增销量不断攀升,市场潜力很大。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8月,我国商用车销量累计突破326.3万辆,同比增长17.3%。商用车板块的逆势增长,对中国车市在“后疫情时代”的回暖带来了明显助力。

  林琦认为,除了中国商用车市场本身在保有量上的优势外,国内的政策体系也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尤其是在过去的十年间,中国在推广纯电动汽车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下成熟的经验,这种基础将使得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更加稳健,政策体系更加完善。

  不久前,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按照规划,五部门将对燃料电池汽车的购置补贴政策调整为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支持政策,将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入围示范的城市群按照其目标完成情况给予奖励。该推广计划被业内誉为燃料电池汽车版本的“十城千辆”规划。

  林琦告诉记者,在国家政策的有力助推下,企业更应踏实专攻核心技术,把产品做好。记者了解到,成立于2015年的重塑科技,旗下拥有多款不同功率等级的标准化燃料电池系统产品,截至发稿时,重塑科技已为包括一汽解放、东风、宇通、中通、三菱扶桑等40余家国内外知名整车企业进行配套,累计配套的燃料电池车型已超70款。

  在积极拓展国内市场的同时,重塑科技一直非常注重海外市场的发展,从2018年开始,就先后在日本、韩国、欧洲等地进行市场拓展。林琦告诉证券时报记者,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产业发展势必要由全球多个经济发达地区进行同步推进,虽然中国市场的发展土壤足够深厚,但海外市场也依然十分重要。

  在他看来,目前海外市场在发展氢能与燃料电池方面,基本延续了以基础设施先行的模式,例如日本的加氢站保有量就比较好,在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比较完善的情况下,海外的企业在氢能与燃料电池的推广方面尚未进行特别明确的规划,这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本身就是一大机遇。

  林琦告诉证券时报记者,氢能与燃料电池的发展是需要全球协同的,无论是在能源端还是汽车领域,均需要比较系统的顶层规划,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协同推进,形成互动,才能助力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实现更好的产业化发展。

  除了政策性支持和全球的互动协同外,林琦认为,资本对市场的推动也同样重要。他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从去年到现在,围绕着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展开的投资项目非常之多,投资热度极高。这其中大体可以分为两类投资,一类是产业型的战略性投资,例如中石化在氢能产业方面的布局。林琦认为,这类能源端企业对氢能的关注,更加有利于产业链上下间的互动协调。另外一种便是财务投资,随着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路线和前景的日渐清晰,大量的财务投资会主动参与到其中。

  林琦告诉证券时报记者,资本的支持对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包括重塑科技在内的自主创新型科技企业依托强大的资本加持,将有助于企业进一步拓展产业资源,实现产融结合与战略协同,从而推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