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银行理财业务迎来新机遇 净值化转型加速

中国证券报

  原标题:银行理财业务迎来新机遇 净值化转型加速

  2020年,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经历了稳健发展、积极求变的一年。落实资管新规、推进理财转型,银行理财净值化迅速推进。其间,不乏插曲,年中债市波动对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带来较大影响,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对“打破刚兑”有了切身体会。这是一次“压力测试”,也是一场鲜活的投资者教育,买责自负观念正深入人心。

  专家预计,2021年经济继续修复的动能较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会给银行理财业务带来新机遇。对投资者而言,2021年将有种类更丰富的理财产品可供选择,满足不同层次需求。“固收+”、养老保障类和跨境理财通等产品值得期待。

  净值化大发展攻坚“硬骨头”

  净值化转型是银行理财业务规范发展的核心内容。2020年以来,净值型理财产品已成为新发行产品的主流,保本型产品加速退出,历史遗留问题正有序稳妥化解。

  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和占比不断提升。中国银行业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末,全国银行理财市场净值型产品存续量为25953款,环比增加1223款。全国性银行、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净值型产品存续量环比有不同程度提升。

  保本理财产品加速退出市场。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末,保本理财产品占比仅为5.7%,较2020年年初减少11个百分点。截至目前,已有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兴业银行等宣布保本理财清零。

  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尚存“硬骨头”,即以非标资产为主的存量产品化解。对此,监管机构全面考虑了问题的复杂性和2020年疫情对行业的影响。2020年7月底,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部门审慎研究决定,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至2021年底。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多家银行及理财子公司获悉,各家机构正按照“一行一策”原则,积极制定存量化解方案和时间表。

  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认为,上市银行基本可以按时完成整改任务。以非标资产为代表的部分老资产处置难度较大、进度偏慢,但资管新规明确将过渡期延长至2021年底;对于按时完成整改任务的金融机构,将在监管评级、资本补充工具发行和开展创新业务等方面给予适当激励,预计大中型银行能够按期完成任务。

  中邮理财副总经理彭琨表示,面对“终考”节点,2021年银行理财仍面临较大转型和发展压力。可喜的是,理财产品端经过一年多试水,产品体系已经丰富,创出了牌子,客户对净值化产品的接受度也在提升。客户对银行的信赖和黏性是银行理财的最大优势。2021年要重点关注六大行业热点问题:一是落实存量整改要求,积极稳妥压降的同时,避免对市场产生冲击;二是加快净值化转型,进一步提升净值化产品比重;三是提升大类资产配置能力,提升权益资产配置能力,积极参与资本市场投资;四是推进科技赋能运用;五是加强投资者教育,培育客户对净值波动和中长期投资理念的认识;六是完善流程制度,不断优化体制架构、流程机制和制度基础。

  理财子公司获追捧多元化成趋势

  银行理财子公司是银行理财业务转型的重要载体。2020年,商业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热情高涨,进入下半年更是迎来获批筹建和开业的小高峰。大中型银行加速入场,城商行和农商行齐头并进,呈现参与主体多元化趋势。

  2020年12月,民生银行与恒丰银行先后公告筹办理财子公司进展。其中,民生理财已获批筹建,恒丰银行拟设立理财子公司已通过董事会审议。目前,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中,仅有渤海银行尚未公布设立银行理财子公司计划。

  目前,已有逾30家银行公告设立理财子公司;24家理财子公司获批筹建,包括2家中外合资机构;21家已开业。

  普益标准分析师张迪表示,2020年银行理财子公司迎来增设高潮,一定程度上起到助力母行净值化转型、扩展理财产品销售渠道的作用。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发展报告》称,作为银行理财市场的主要运行模式,理财公司将迎来有序扩容。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不断推进,中外合资理财公司也将陆续获批并开业,这有利于引进国际先进资管机构专业经验,进一步丰富资管市场主体和产品种类,满足投资者多元化服务需求。

  张迪预计,2021年商业银行将继续保持对设立理财子公司的热度,理财子公司将面临行业竞争压力。这对理财子公司提升自身团队投研能力、开展更多元业务布局形成强大推动力。

  植信投资研究院认为,与2019年首波银行理财子公司设立浪潮相比,2020年的这波浪潮在结构上更加多元化,不但有更多股份制银行与城商行涉足,还出现农商行的身影。随着专业化程度和风险隔离要求不断提升,预计银行理财子公司将成为银行资管主力部队。

  在银行理财子公司不断发展壮大之下,高端资产管理人才加速汇聚。岁末年初,行业重磅人事变动不断,原工银瑞信党委书记、总经理王海璐拟接任工银理财掌门人。此前,长期担任中信信托董事长的陈一松也传出将赴某银行理财子公司担任“一把手”的消息。这让资管行业对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展前景充满期待。

  打破“产品荒” “固收+”热度高

  银行理财正面临一定程度的“产品荒”。从内部看,六大银行日前明确,自2021年1月1日起暂停“靠档计息”产品。存款产品实际利率走低,银行对储户尤其是高净值客户的吸引力下降,有助于促进储蓄资金向投资转化,为银行理财产品带来增量资金供给。同时,外部竞争对手虎视眈眈,公募基金、券商资管乃至信托都对银行存款形成很大程度分流。银行理财迫切需要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赢得这场资管之战。

  彭琨认为,未来理财产品的结构和投向会呈现五大变化:一是资产配置多元化,权益类、FOF/MOM组合类、挂钩大宗商品等资产将逐渐增加,成为产品增厚收益的发力点;二是期限结构均衡化,配合产品转型,中长期限产品的占比会逐步增加,为直接融资市场提供适配资金;三是产品形态多样化,“固收+”、混合类、权益类、私募类产品会不断丰富,理财产品只有琳琅满目才能让客户有更多选择空间;四是合作共赢常态化,机构间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将更加普遍;五是回归本源使命化,金融的本质是服务实体经济,理财资金将发挥投资领域广的优势,更多地投向政策支持和引导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固收+”产品因收益稳定而被寄予厚望。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预计,2021年上半年债市表现将逊于股市,因此纯债产品收益率持续下行恐难避免。具有稳健增长、回撤小特点的“固收+”产品和股债结合类产品有望受到投资者重点关注。

  张迪认为,为向产品净值化目标平稳过渡,产品投向大概率继续以固定收益类资产为主。经过一年多经验累积,银行在资产配置中会适当增加权益类资产以提高收益,2021年“固收+”产品热度有望上升。

  彭琨认为,2021年银行理财可以深耕“+”的领域有三个:一是投资策略更加丰富、产品特色更加鲜明,“固收+”会与不同行业、产业相结合,形成“固收+周期”“固收+科技”等主题产品;二是多样性发展、产品琳琅满目,“固收+”产品的配置性机会有望不断出现,在传统股债结合基础上可以不断延伸;三是“固收+”不是简单加进去,修炼内功、打磨投研体系是持之以恒的任务,科学地将资金进行大类资产配置,从产品维度做好大类资产配置管理。“2021年我们有可能看到‘固收+’产品大有作为。”彭琨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说。

  张迪称,一些有较强投研团队的银行,如招商银行、建设银行、光大银行,已试水挂钩指数产品。对头部银行来说,丰富理财产品资产配置是一种趋势。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