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截至6月末 银行理财产品权益类资产配置规模达7907亿元

理财子公司权益类产品露“峥嵘”

张玉洁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成立不足两月,最新单位净值已达到1.08元,累计涨幅8%。这一表现即便在强手如林的公募基金行业也非常亮眼。该款产品是招银理财今年9月发行的首款纯权益类产品“沪港深精选周开1号”。该产品的业绩能够在全市场数千只混合型基金中排进前三分之一。这显示出银行理财子公司在权益类产品中的巨大潜力。

  投资思路独特

  无论是投资思路还是费率,“沪港深精选周开1号”都有不少独特之处。

  该产品的资料显示,起投金额100元,募集上限5亿元。发行对象包括个人投资者和作为家族信托、慈善信托管理人的机构投资者。该产品内部评级为R5高风险,即最高风险等级,适合激进型投资者。这也是目前银行理财产品中风险等级最高的一款产品。

  招银理财此前表示,该产品权益类资产占比不低于80%,且不超过95%,可投资港股通标的股票、科创板、创业板、中小板以及股票型基金,不包括新三板,并积极参与打新、配股。

  该产品由招银理财权益投资部总经理朱红裕亲自操刀。公开资料显示,朱红裕毕业于清华大学,具有15年权益研究与投资经验,2010年开始担任国投瑞银公募基金基金经理,管理公募、专户产品,曾经多次荣获金牛奖。

  朱红裕9月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看好港股的投资机会。他认为,港股中存在很好的投资机会,如果往后看1-3年,港股机会略大于A股。具体到行业上,看好金融、地产、医疗、教育、互联网、电商等行业;关注低估值的制造业龙头,比如化工企业等。朱红裕表示,好的赛道加上好的竞争格局是青睐上述行业的核心逻辑。

  这一产品另一引人注目的亮点则在于较高的费用。说明书显示,该产品收取1.5%的管理费。这一水平与股票型公募基金相当,但明显高于其他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产品。此前收费最高的光大理财“阳光红卫生安全主题精选”管理费在1%的水平。而且这一产品还根据不同的认购金额进行阶梯收取认购费,个人投资者若认购金额小于100万元,需要支付高达1.2%的认购费。此外,0.08%的托管费也明显高于同业。

  5只产品表现分化

  目前银行理财子公司权益类产品共有5只,表现有所分化。

  据中国理财网数据统计显示,截至11月17日,银行理财子公司在售理财产品为75只,存续理财产品为2328只。具体到权益类产品来看,目前没有在售产品,存续产品共有5只,除前文中提到的招银理财的产品外,还有工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的工银理财·工银财富系列工银量化理财-恒盛配置理财产品,以及光大理财有限责任公司的阳光红ESG行业精选、阳光红300红利增强、阳光红卫生安全主题精选。

  工银理财·工银财富系列工银量化理财-恒盛配置理财产品是一款发行已久的老产品,目前单位净值为2.0121元。

  光大理财子公司目前发行的权益类产品数量达到3款,不过近期净值表现一般。根据中国理财网数据,阳光红300红利增强最新单位净值为1.0127元,阳光红卫生安全主题精选和阳光红ESG行业精选最新单位净值分别为0.9226元和0.9995元。

  从阳光红卫士安全主题精选理财产品的三季度报告来看,权益投资的仓位达到85.32%,固定收益投资占总资产比例为14.68%。有资管人士指出,从目前情况来看,全市场医疗保健行业主题的基金整体表现不错,不乏年内收益率翻倍的基金。这些表现较好的基金主要是收获了前三季度行业的涨幅,由于前期涨幅过大,进入四季度,医药医疗股表现整体不佳,或许是这只医药医疗主题产品净值表现不佳的主要原因。

  加大调研力度

  多位银行理财子公司人士对记者表示,尽管目前权益类是各家理财子公司重点关注的方向,但固收类仍然是理财子公司产品中的“当家花旦”,尤其是大行的理财子公司,整体步调更为稳健。

  加码权益投资则是确定趋势。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末,银行理财产品权益类资产配置规模已达到7907亿元。目前,不少理财子公司的混合类理财产品已经配有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介于20%-70%之间。中国理财网数据统计显示,截至11月17日,存续中的银行理财子公司混合类产品为528只,在售20只。综合来看,其中涉及权益类投资产品占比都在25%以下。

  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认为,预计银行理财子公司未来将持续做大AUM(资产管理规模)并提升权益投资占比,持续为资本市场带来增量资金。在投研短板现实约束下,后续理财子公司将加强与其他资管机构合作,增强大类资产配置及权益资产投资能力。

  另一个现象则是银行理财子公司加大了上市公司调研力度。Wind数据显示,10月尽管有国庆节假期,招银理财、建信理财、交银理财、中银理财等9家银行理财子公司累计调研32家次,涉及25家上市公司,调研频次明显高于9月。其中,招银理财调研公司达到了14家,建信理财达到10家,居于理财子公司前列。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