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新发展格局下好“先手棋” 助力硬科技创新站上“新高地”——记科创板建设改革三周年
“688”,是科创板上市企业的身份编码。“试验田”,是承载着创新驱动使命的改革称谓。
7月22日,科创板澎湃的心跳,黄浦江畔科创板上市企业延绵的敲锣声,恰似改革初心的回响。截至2022年7月22日,三年来,共有439家科技创新企业登陆科创板,IPO融资金额约6400亿元,总市值约5.56万亿元,科创板IPO数量占同期A股IPO数量的34%。在重点支持的六大战略新兴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和生物医药公司合计占比高达78%,科创板已经成为科创企业的首选上市地。
“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这是一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改革,是以“选择权交给市场”导向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深度重构,是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本土化路径探索。
科创板以“硬”字当头,努力深化资本市场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技自立自强实践;
科创板以“实”字为体,努力构建现代金融与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的良性互动,服务实体经济;
科创板以“优”字为要,通过市场化资源配置,优化产业结构与投资者结构,服务高质量发展。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十四五’时期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期,科创板在‘十四五’时期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上交所有关负责人表示,位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局面,对标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求,科创板使命在肩,必须做好再出发再改革的准备。
以“芯”为律 唱响“上海产的半导体”
“上海产的半导体,是奖给我的礼物,因为干活干得好,是鼓励我的收音机。即使出去放牧,它在手上响着呢,坐在家里时,在柜子上说着呢。”——哈扎布《上海产的半导体》
1950年代,蒙古族艺术家哈扎布在一次歌唱比赛中获奖,奖品是当时非常稀罕的“上海产的半导体”(收音机)。欣喜之余,他创作了民歌小调《上海产的半导体》,朴素地记录下“科技改变生活”的即景。在那个百业待兴、物质匮乏的年代,这台“上海产的半导体”,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劳有所得的欣慰。
60多年过去,经乐队改编和火爆的刘畊宏跳操传播,这首民歌被重新唱响,而“上海产的半导体”也再次成为一种现象——它大大超越了一台产品的定位,而以产业级别的形态降临——截至2022年7月22日,已有64家半导体(芯片、集成电路)产业的科技创新企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占据A股同类公司的半壁江山,涵盖了设计、制造、材料、设备、封测等全产业链环节,形成了产业功能完备的发展格局。
60字的民歌,60年的时代变迁——“上海产的半导体”,正从“鼓励我的收音机”嬗变为科创产业快速集聚的科创板。
一甲子之间,中国人均GDP跃升至1万美元;家电、汽车等现代制造业,已经或正在实现进口替代;人们更多思考的问题不是聚合零件“组装出来”,而是聚合要素“组织起来”——但时代的课题仍然其重如磐:作为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下一步的发展动力在哪里?应该怎样发展?如何进一步满足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劳有所得的期待?
在党中央的决策指挥下,在中国证监会坚强领导下,刚满三周岁的科创板,正进行着求解这道百年课题的最新努力。
以“新”为核 “先手棋”走出新模样
2022年上半年A股IPO市场在多重压力下逆势增长,成为全球IPO市场的亮点,得益于国家对科技创新企业及新兴产业的扶持,上半年战略新兴产业公司IPO数量已占A股IPO九成多。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从精神实质和思想脉络来把握,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重大改革,可以看作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步‘先手棋’。”上海国和现代服务业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程放表示。
科创板于2018年宣布设立、2019年开市,恰好落子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工作中,并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历史进程中走成厚势,这个布局抢了先手,出了妙手。
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正式开市,意在“发挥资本市场对于推动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的枢纽作用”,以半导体为代表的“硬科技”企业上市活跃,推高了科创板筹资额。
安永相关报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上交所科创板IPO融资额首次超过主板,A股前十大IPO中,5家来自科创板,上交所也凭借328亿美元的融资额位列全球第一,一家拿下全球市场34%的份额。
“上半年A股IPO市场在多重压力下逆势增长,成为全球IPO市场的亮点,得益于国家对科技创新企业及新兴产业的扶持,上半年战略新兴产业公司IPO数量已占A股IPO九成多。”普华永道中国综合事业服务部合伙人孙进表示。
“作为现代高级市场组织形式,资本市场紧密联系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重大战略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新的时代课题催生了科创板这招‘先手棋’。应该说,选择资本市场作为突破口,选择科创板作为切入点,这盘大棋是举棋从容、落子有声的。从科创板三年来的探索实践效果看,这步‘先手棋’也确实走出了模样。”程放表示。
“硬”字当头 服务创新驱动发展
对于“硬科技”企业而言,在科创板设立三周年的节点,想一想“如果没有科创板会怎样”,再看一看已经实现的一切,会感到庆幸、踏实和振奋。
“我们享受到了科创板和注册制带来的发展红利。”肿瘤治疗领域创新药企业、上海艾力斯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牟艳萍说,科创企业具有高技术、高风险、投入大、周期长的特点,如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导,往往难以获得充足且成本较低的资本投入。
“在科创板推出前,虽然我们是行业领头羊,但并不符合当时的上市条件。如果问我科创板对于我们这种企业有何意义,我觉得更应该反过来思考——如果没有科创板,我们会怎样?”牟艳萍说,“我们的技术当然会进步,但缺钱就不敢投入,研发进程会慢;我们的产品总有一天会量产,但节奏会迟,竞争力会弱;我们的人才总归会聚集,但会赶不及需求,队伍可能也不够稳定;我们的产业布局会推进,但会拖,会滞后……”
牟艳萍说,对于“硬科技”企业而言,在科创板设立三周年的节点,想一想“如果没有科创板会怎样”,再看一看已经实现的一切,会感到庆幸、踏实和振奋。
三年来,科创板坚持“硬科技”板块定位,通过支持艾力斯们融资发展,坚决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科技自立自强。
——科创板聚集效应“硬”。上市企业九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近四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截至2022年6月30日,先后有38家未盈利企业、7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5家红筹企业、16家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等特殊类型“硬科技”企业成功上市。
其中,科创板生物医药领域上市公司总数达93家,重点介入癌症、艾滋病、乙肝、丙肝等治疗领域,科创板由此成为全球创新药企业重要上市地。制造业领域“硬科技”企业也明显向科创板集聚,动力电池、工业机器人、再生新能源等产业链企业陆续登陆科创板。
科创板公司实际控制人近三成有高校、科研院所背景和博士学位,近六成为行业专家、兼任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在产学研“三界”和创新链、产业链“两链”内,科创板因集聚而带动,焕发了较强的引领效应。
——科创板研发强度“硬”。三年来,科创板公司募集资金投入研发比例为37%,2021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金额合计达到883.51亿元,同比增长31%,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平均为13%,是主板的5倍。2021年底,科创板公司的科研人才队伍已超过14万人,平均每家公司超过330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比例接近三成。
——科创板创新成果“硬”。截至2022年6月末,84家次公司项目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超五成公司拥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或其子课题项目。安集科技化学机械抛光液产品、天岳先进半绝缘型碳化硅衬底材料、时代电气全系列高可靠性IGBT产品、科德数控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产品等实现国产自主供应。中微公司先进制程取得突破,完成3nm刻蚀机原型机设计、制造、测试及初步的工艺开发和评估;中芯国际首次实现14纳米FinFET国产量产;泽璟制药自主研发上市国内首个肝癌一线治疗小分子靶向创新药物;君实生物自主研发的特瑞普利单抗获得FDA突破性疗法认定;微芯生物开创了中国创新药对欧美进行专利授权的先河。科创板企业“专利强度”(每亿元营收对应的平均有效发明专利量)达主板企业的9倍,企业总专利量为14万余件,平均每家公司申请专利量逾300件。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必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科创板以“硬”字当头,正努力深化资本市场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技自立自强实践。
“实”字固本 服务实体经济
“科创板试点注册制重大改革,为我们这样的龙头企业发挥出题者作用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
科创板经营效益整体跑出了“加速度”,实现了优良的业绩和成长性。
2021年,科创板公司营收、净利(扣非)增幅同比高达37%、74%;整体维持了较强的盈利质量,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9%,显示出良好的变现能力和回款效率,超四成公司毛利率超过50%,近四成公司净利率超过20%,市场竞争力凸显。未盈利等特殊类型企业发展向好,38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营收同比增长65%,亏损同比收窄76%,累计9家公司上市后实现扣非前后净利润均转正,摘除“-U”的特殊标识。按照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的创新药企业中,有11家公司产品销售持续放量,9家公司营业收入突破1亿元,康希诺、百奥泰和艾力斯在连续亏损多年后首次实现盈利。
科创板产业进步有效发挥了补链强链功能。沪硅产业是本土半导体基础材料的“国家队”,在登陆科创板后,迅速实现国内首次量产销售300mm硅片正片产品。
“科创板试点注册制重大改革,为我们这样的龙头企业发挥出题者作用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沪硅产业董事长俞跃辉表示,半导体材料领域的突破,有赖多学科、多领域“硬科技”研发支持。通过龙头企业牵头,能够推动重点项目协同研发一体化,对于一些有技术潜力和技术特色的小企业,只要有龙头企业提供试用试制的机会,它们就可以实现较快发展。和沪硅产业一样,安路科技、概伦电子、科德数控、铁建重工、中望软件、天岳先进、龙芯中科等科创板企业,打破了国外厂商在芯片、高端装备、基础软件、工业软件、新材料等领域的国外厂商限制,保障了经济运行安全;多家高铁、电力装备、通信设备等我国优势产业链的企业获得科创板融资支持,巩固了我国优势产业国际领先地位,提升了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加快突破关键技术,有效连接产业链的“断点”、疏通“堵点”,为国产化进程提速增效。
科创板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支持促进国有、民营等各类所有制高科技企业健康发展。当前科创板共有35家国有企业,348家民营企业、27家外资企业、27家无实控人的公众企业,以及1家集体企业和1家校办企业。各类所有制高科技企业健康发展、活力提升,为稳就业、保民生作出了贡献。
科创板还有力推动了区域一体化,带动了区域科创经济发展。
“G60”本以连接上海和昆明的一条高速公路而闻名,如今,它超越这个名声的含义是“G60科创走廊”。“如果说在上一个发展阶段,G60高速体现了长三角以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为代表的增长特点,那么在当前发展阶段,G60科创走廊则反映出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提升和重塑。”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会计学教授、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李峰解读称,G60科创走廊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向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样的腹地城市延伸,显著地揭示了现代金融与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的良性互动。
截至2022年6月末,G60科创走廊9城市拥有科创板上市公司121家,超过全国总数的28%;集聚高新技术企业近2.9万家,占全国1/10;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上升到1/15。科创板对京津冀、珠三角等地区科创产业发展亦起到了良好支撑作用,特别是成渝、陕西等位处西部但具备良好科创基础的省份,在科创板上均有不俗表现。一份2022中国省市创投力报告显示,有8个中西部城市进入“城市创投力30强”。
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目的是推动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协同发展,释放创新活力。科创板不断提升企业运营效益,完善产业链功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带动区域发展,为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探索新路径。
“优”字为先 服务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一靠投入,二靠人才。”科创板通过大幅放宽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实施条件,为优化科创产业人力资本配置进行了很好探索。
“科创板深刻改变了A股市场对国民经济的代表性,这是观察科创板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很好窗口。”李峰表示,以沪市为例,前期以金融业、采掘业、传统制造业为主的上市公司结构得到快速改善。三年来,科创板IPO金额占沪市比重由44%提高至56%。
“资本市场是社会资源配置的重要风向标,科创板每前进一步,将带动巨量社会资源的跟进。”李峰说。
据中国基金业协会统计,截至2021年底,85.9%的科创板上市企业和64.1%的创业板上市企业获得了私募股权及创业投资的支持,累计投资本金达到1642亿元。私募基金投向各类股权项目本金8.08万亿元,其中投向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种子期和起步期企业本金占比分别达29.2%、27.7%和31.3%。“与传统产业边际收益递减的规律不同,人们在知识和技术上的投入呈现出边际收益递增的态势,而且这种投入不再是经济的外生变量,而呈现内生增长的特征。当我们的社会资本不断向科创产业集聚,与上一个发展阶段资本向房地产、基建、传统制造业的集聚相比,会形成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李峰表示。
“科技创新,一靠投入,二靠人才。”科创板通过大幅放宽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实施条件,为优化科创产业人力资本配置进行了很好探索。截至2022年6月底,共有242家科创公司推出310单股权激励计划,占科创板公司总数的比例达56%,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尤其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高端装备领域。超过九成公司选择第二类限制性股票作为激励工具,平均折价46%,授予股份占总股本平均1.84%。
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科创板自身也在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投资者结构持续优化。2019年12月底,科创板市场机构投资者交易额占比为11.97%(2019年7至12月),持股市值占比26.52%(2019年12月底)。目前,机构投资者交易占比升至50.60%(2022年1至5月),持股占比达64.72%(2022年5月底)。通过专业投资、集合投资,科创板二级市场投资普惠度得以提高,普通投资者分享科创企业成长的预期回报性和稳定性有望改善。
二是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国际化水平持续提升。截至2022年6月底,科创板股票中,有58只进入沪股通标的。截至2022年5月底,外资持有科创板流通市值达到825.65亿元,外资持有流通市值占比达到4.41%。
三是市场化约束机制发挥作用,破发渐成常态,估值逐步分化。目前有117家公司股价破发,破发比例为27%,较发行价平均跌幅为24%,与成熟市场常年破发比例和幅度总体相当。二级市场估值体现出明显优质优价特征,大市值龙头企业溢价特征明显,截至2022年6月底,市值小于30亿元的科创板公司市盈率中位数为32倍,随着市值增大,估值明显提升,500亿元以上市值科创板公司市盈率中位数达53倍。
四是交易总体平稳,“炒新”“炒小”“炒差”、个股异动和大涨大落相对更少。截至2022年6月底,科创板新股上市初期振幅整体与美国市场基本一致;个股大幅异常波动相对主板显著减少;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科创板50指数的年化波动率仅为26.39%;至2022年6月底,科创板融券与融资比例为28.37%,与美国和日本市场较为接近。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必须抓紧抓好的工作。在中国证监会统一领导下,科创板必将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带动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服务全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严”字把关 种好科创“试验田”
“注册制是第一次在本土落地实施。局外人看注册制审核,往往用‘松’和‘紧’来描述,这比较表面化;我们作为审核的对象,切身感受是‘严’与‘真’。”
弗钻不然,弗掘无泉。作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试验田”,在顶层设计敲定、制度规则确定、市场主体既定的情况下,如何通过每一个项目审核、每一次监管问询、每一单自律监管来落实设计、执行规则,如何在监管工作中扶优限劣、体现导向,成为摆在监管机构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注册制是第一次在本土落地实施。局外人看注册制审核,往往用‘松’和‘紧’来描述,这比较表面化;我们作为审核的对象,切身感受是‘严’与‘真’。”一家科创板生物医药公司董事长表示。
表面看,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严”,截至2022年6月30日,科创板累计终止审核159家(否决13家、撤回146家),其中,2019年终止23家,2020年41家,2021年81家,2022年14家,整体淘汰率为23.01%。在严格把关和标准执行方面,总体上保持了一致性和连续性。
“但‘严’不是‘紧’,‘严’主要是体现在是不是符合科创板定位、发行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上述生物医药公司董事长说,从其切身感受来看,对于真正掌握“硬科技”、符合发行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的企业来说,科创板审核并不“紧”,而是宽严相济,“严”为求“真”的。“感受最深的是,2020年3月试点不到一年时,就如何认定企业科创属性,证监会和上交所及时发布了相关规则,我们正是对照规则进行了自评,打消了对科创属性的顾虑,拍板决定申报。”该董事长说。
“我们体会,科创板对‘硬’企业‘真’企业,确实做到了精简优化发行上市条件,标准程序过程结果透明公开,做到了徙木立信。”上述生物医药公司董事长表示。
与此同时,上交所配合证监会工作安排,创造性地设计了针对中介机构执业质量的现场督导,三年来共针对59个项目开展现场督导,对粉饰闯关行为形成了有力震慑。
华泰联合证券总裁马骁认为,在科创板的审核过程中,上交所以现场督导为抓手,进一步促进了中介机构提高执业质量,加强了质量控制自我意识的提升,有利于证券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
德同资本董事长邵俊表示,通过明确规则强化约束,科创板企业申报出现了有升有降的局面,即符合定位和条件的企业申报多了,粉饰、闯关的企业申报少了,“这是注册制下监管者与发行人关系的本来面貌。”
上交所在证监会指导下,积极开展优化招股说明书披露工作。以首药控股等5个项目为例,经问询与优化,其招股说明书平均删减幅度超过100页,删除了冗余信息,提升了可读性与有效性。坚持“开门办审核”,畅通咨询沟通渠道,加强政策解读和培训交流,贯彻审核透明度安排,提高了市场主体获得感。
在科创板持续监管领域,上交所坚持强化管“早”管“小”,杜绝历史市场乱象在科创板重演。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初期,针对个别医药企业“蹭热点”披露的问题,上交所果断发出问询函,及时遏制了相关行业公司不良冲动。围绕占款担保、募投进度、违规减持、公司治理等规范运作问题,业绩预告差异、收购资产注水、收入存货确认等财务问题,科创属性持续披露问题,三年来共发出临时公告问询函56单,做出纪律处分12单、监管措施79单,合计91单,及时坚决表明监管态度,维护市场秩序。
在另一个角度,科创板持续监管也注重利用制度设计优势,鼓励支持优质企业发展。通过优化再融资条件,推出小额融资简易审核程序,截至今年6月底,共有87家科创公司提出94次再融资方案,合计拟募集约1636.34亿元。其中,56家选择定增方式(含8家小额快速),38家选择可转债。目前,共有金博股份等41家公司再融资(含3家公司小额快速再融资)注册生效,其中西部超导自受理至注册生效共计耗时60个工作日。在解禁减持方面,通过询价转让构造良好的一、二级市场股东关系,增厚市场深度,加速资本循环。截至今年6月底,科创板共有18家24批股东完成询价转让,参与公司多为行业龙头,如中微公司、西部超导、金山办公、石头科技等,出让方以创投股东为主,拟转让股份占总股本比例均值为2%,询价底价设置均高于规则允许的定价下限,均值为85%,总成交额达132亿元。
三年来,在证监会领导下,科创板坚持注册制改革“三原则”,注意处理好“六个关系”,蹚出了注册制改革的本土路径,相关经验已被复制到其他板块,为全面注册制改革落地打好了基础。“通过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我们从业者、市场的参与者乃至整个社会,都越来越清楚注册制是什么样的,什么是适合中国的注册制,怎样落实中国特色的注册制安排。这是科创板‘试验田’对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邵俊表示。
“稳”中求进 使命在肩再出发
“下一步,上交所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稳中求进,坚持从实践中来,在再出发的过程中不断攻坚克难,履行使命。”
“‘十四五’时期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期,科创板在‘十四五’时期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上交所有关负责人表示,位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挑战,对标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求,科创板使命在肩,必须做好再出发再改革的准备。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随着实践的深化,科创板面临着一定概率的业绩变脸类经营风险,企业持续经营中的合规风险和技术创新失败风险,上市过程中的财务造假风险,产业格局集中风险,部分企业、产业估值风险,以及解禁、减持带来的短期供需风险。这些风险中,有的是市场生态运行、自然演化过程中必然存在的概率性问题,有的是当前社会市场环境、条件约束下的阶段性问题,还有的是改革过程中不适应、不到位的问题。我们的判断是,这些风险和问题经过努力总体可控,且正处于不断解决的过程中,但最终要依靠坚持改革、深化改革的方法来解决。下一步,上交所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稳中求进,坚持从实践中来,在再出发的过程中不断攻坚克难,履行使命。”上交所有关负责人表示。
一是在继续推进注册制改革过程中坚持好“三原则”,着重把握好以信息披露为核心与把好入口质量关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关系,压严发行人信息披露主体责任、压实中介结构“看门人”事前把关责任。
二是在继续发挥改革“试验田”功能的过程中,继续利用好科创板是新增板块、历史负担小的优势,利用好投资者门槛设置、市场风险可控的条件,根据统一部署发挥试点功能,积极先行先试。
三是在坚守好科创板板块定位的过程中,强化与市场其他板块错位发展和相互协调,进一步突出板块特色,有效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共同任务。
四是在跨行业领域政策协同的过程中,以科创属性评价为抓手,不断完善“硬科技”企业范围和判断标准,为科创企业提供更为明确的市场预期,推动优化科创企业股权激励、并购重组方面的税收制度优化,畅通科创要素流转循环。
五是在加强监管的过程中,防范资本无序扩张,坚持资本市场人民性,提供制度规则、惩治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十四五’时期,科创板一定会更忙,一定会更快,一定会更好。”上交所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