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上市公司突破400家 科创板成长性吸引力凸显

黄一灵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3月22日,均普智能、和元生物两家企业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至此,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达401家,首发募集资金总额超5600亿元,总市值近5万亿元。

  从2019年7月22日首批上市25家,到2020年4月29日100家、2020年12月7日200家,2021年6月28日的300家、再到今日突破400家,科创板在市场规模稳步壮大的同时,支持“硬科技”的示范效应持续显现,“改革试验田”作用得到较好发挥,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各项制度初步经受住市场的检验。

  同时,投资者用“真金白银”对科创板发展前景投出信任票。今年以来,A股市场波动幅度有所加大,但投资者在市场调整之时不断通过指数基金加仓科创板,科创板ETF获得大量资金申购,份额逆市上升。

  成长性持续向好

  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细分行业龙头的代表,科创板上市公司成长性别具一格。

  数据显示,2021年科创板整体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大幅上升。401家公司2021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8184.34亿元,同比增长36%;实现归母净利润929.09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近九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2家公司营收增幅超50%;近七成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5家同比翻番。

  同时,2022年,部分科创板公司开局良好。3月8日晚,中芯国际首次披露的月度经营数据显示,今年1-2月,中芯国际实现营业收入12.23亿美元,同比增长59.1%;归母净利润为3.09亿美元,同比增长94.9%。

  在中芯国际的带动下,截至3月21日,已有14家科创板龙头公司披露2022年前2月经营数据,提前锁定一季度业绩喜报。具体来看,澜起科技、新益昌、华峰测控3家公司前2月营收、净利润实现翻番。大全能源、科德数控、孚能科技等公司披露的出货量、产销量等关键经营数据显示,产能扩张正在有序进行。沪硅产业、振华新材、和辉光电3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也预告了前两月经营向好,亏损正在大幅收窄。

  外资投资比例不断提高

  在科创板开市近三年时间里,国际投资者对科创板的投资兴趣日益浓厚,科创板正在迅速进入国际投资者的“购物篮”。

  一方面,国际投资者踊跃参与科创板新股发行。截至2021年11月底,38家外资机构参与了科创板一级市场的初步询价,其中29家成功获配,金额7.74亿元。战略配售方面,共有4家国际投资机构参与6家科创板公司战略配售,合计获配1.57亿股,金额44.84亿元。

  另一方面,随着外资投资科创板的渠道进一步拓宽,外资机构二级市场持股规模不断提高。截至2月28日,外资通过二级市场持股市值达457亿元。其中,107家科创板公司获外资机构持股,占公司总数的27%,平均每家公司有7家次外资机构持股,中微公司、西部超导等41家公司外资持股机构超过10名。

  此外,2021年第二季度,科创板公司首次纳入三大指数样本,之后数量不断扩充。经过短短1年多的时间,纳入MSCI、富时、标普指数的科创板公司数量分别为18家、36家与24家。市场观察人士认为,这体现了科创板全球影响力和吸引力正在持续提升。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为了提高国际投资者的获得感和参与感,今年科创板业绩说明会将更有针对性地邀请国际投资者参与,鼓励国际投资者关注度较高的公司增设英文互动问答环节,切实提升沟通效率。

  专精特新后备军充足

  “硬科技”是科创板的底色,作为支持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主战场,科创板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科创属性特征突出的优秀公司。

  具体来看,已上市的401家科创板公司中,有118家公司入选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录、37家被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在业内人士看来,专精特新“小巨人”聚集,凸显科创板企业专注细分市场、聚焦主业、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科创属性,发挥了高质量发展的示范作用。

  已上市企业是现在时,后备军是未来时。目前,科创板专精特新后备军充足。在工信部2019年至2021年公布的三批“小巨人”企业名单中,截至2021年底,已有189家申报科创板,总体占比26.7%。其中,2021年受理企业中45家为“小巨人”企业,所处行业涵盖六大科创板行业领域,占2021年受理企业总数的25.4%。

  此外,上市以后,科创板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1年三季报显示,科创板公司合计研发投入达376.68亿元,同比增长40%,投入金额已接近2020年全年水平,研发投入强度平均达13%,居A股各板块之首。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