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腾讯网友大家好,腾讯财经联合中证网在金牛阳光私募基金精英论坛,现在是在金牛阳光私募基金颁奖现场,今天请到嘉宾是北京星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策略师兼总裁杨玲女士。今天大家有一个说法,对阳光私募基金的发展,有的人现在说阳光私募发展很好,前景不错。
有人说,现在困境重重,不知道二位怎么看?请杨总谈谈。
杨玲:阳光私募其实发展时间本来也不长,我们知道私募其实在国内一直有,但是以信托化这个方式浮现在公众视野出现。从07年发展到现在不到5年时间,阳光私募发展很惊人,不仅对行业,对我们自己来说也是。现在大概可能增长40亿左右情况,相信朱雀这样也是这个情况。从这个方向来讲阳光私募增长速度很快一个行业,但是它同时还是属于一个初期行业。
发展初期行业一个就是增速快,行业出现一些不稳定性也会有,出来这样那样一些事件。包括,前面大家热炒金盘潮,包括因为理念的问题,大家各自有发展的方向等等。实际上这些我觉得略有点放大,行业从发展初期特点来看,也不是特别大不了。
主持人:两位都是阳光私募行业前驱,想请二位在管理公司过程当中,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管理公司经验,现在管理公司主要矛盾是什么?
杨玲:其实,阳光私募发展最初大家看的相对比较多是业绩,你赚多少钱?钱多客户就喜欢,包括渠道也喜欢。但是实际上,后来慢慢发现原来就是我们做好投资这事就行了,发展到后期规模一旦到了一定程度,公司人员增加到一定程度,可能就得选择公司化经营。相当于我一个人做投资,和我一个团队面对团队一系列事情,就会不同。
这一块,对阳光私募公司来说都是考验。以我们公司为例也是这样,我们公司初期的时候,规模也确实现在似乎不觉得一提,当时2个亿,合伙人有4个,也有一些其他员工。那个时候,实际上更多产生效率比较高沟通模式,有点像小作坊沟通模式。因为大家都在一个屋子里面,有什么要沟通,三言两句说清楚。慢慢我们发现产品逐年增多,我们现在大概有20多个新产品,还有我们跟央行还有信托发的理财产品,可能也有6、7个上下这样,也有很多TOT,我们不同的客户,不同的渠道要求不一样。
不一样,可能要涉及到有更多事情要去做,部门以前相当于一两个部门,现在部门也慢慢增多,有一些协调等等。这些需要有一个流程化,这一点我们实际上从09年开始做这个事情。09年我们发现随着规模增加,我们把投研规模做到前面,投研能力远远超过规模,公司向配套我们怎么支持投研人员全新全力做其他的事情,保持一个好的环境,资产规模要有一定的黏性,不能大起大落。包括一些活动,外部沟通活动等等全部屏蔽掉,包括客户对阶段性一些受到干扰,客户觉得我们太过分,但是你不能不承认客户一些意见,对负责任的投资人来讲,是有很大的冲击。
因为,确实都是讲诚心诚意把这个业绩做好,但是客户有这样那样一些想法,也会想要沟通怎么样建立一个很好的机制。既能让客户得到透明信息,让他们满意我们到底怎么样一个情况。又能让投研安心全力以赴做好事情,这些都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09年我们几乎全年在全力以赴做这个事情,2010年当然磨合了,2011年来看这一块做的很好,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我们现在强调内部怎么样能够高效行动,流程化,到现在还在做,但是那个框架建立也要1、2年时间。你没办法照办别人,我们跟公募基金还有很大的不同,主要原因,因为公募除了投研以外,后台的TA,包括其他相关都是比较全面。他们模式跟我们模式不相同。
目前,我们感到相对比较高兴,基本上出框架了,但是这个我们觉得是一个槛,肯定要渡过。
主持人:两位公司发展过程中很平稳,核心人员变动不是很大,但是目前行业之前现象,阳光私募有一些公司分家了,核心人员开始各自有各自的门户?两位怎么看待这种情况。
杨玲:其实这个在资产管理行业,不管是原来产品券商的管理,还是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经理跳槽一直都有,咱们媒体一直有很多跟踪,包括有数据来看,平均每个月这一块基金经理的离职有多少?高管跳槽有多少?这个事实反应什么事情。说明国内财富管理需求处在爆发前列,也就是说客户的需求在不断的增长,而且以一个很高的增速增长,有效供给显得不那么足。
因为,阳光私募包括公募,包括券商,加数虽然不断增长,但是其实这里有一个隐形东西,除了有一个显形批牌照之类,有一个线形门槛,隐形门槛是一个需要有一个长期业绩记录,才能获得客户或者渠道信任。就是说新成立公司或者刚刚加入到基金经理行业里这些人员,需要有一个过程,才能够参加到有些供给大军里面。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使得原有有效供给相对稀缺,变得这部分有效供给有很多更好的去处。在原有框架下觉得可能不是说令他最优情况,它的很好选择又那么多,他做出一些选择我觉得也是人之常情。其他行业也有这种情况,但是其他行业没有显著在于他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相对均衡,因为他行业发展时间长。咱们这个财富管理发展时间短,所以会出现这样一个情况。
主持人:行业特性。
杨玲:对,阳光私募也是一样,阳光私募和显得比公募动静更大,阳光私募跟公募不一样,每个基金经理或者每个主要合伙人,在这个公司的位置相对重要性不同了。不像公募是一个员工,或者一个主要员工,在私募变成一个主要合伙人,他想要跳槽,或者想自立这种模式,显得看上去好像很严重,变成分家潮。实际上还是公募或者子管这个基金经理跳槽,和那个性质类似,我是这么看。我觉得跟行业有关,我的看法相对乐观,反应一个财富管理需求一个急速增长趋势。
主持人:阳光私募基金不断壮大,有没有一种成功钥匙,大家拿到以后,大家都能够走向成功。
杨玲:通用成功法则,这个确实,尤其阳光私募来讲,发展时间这么短确实很难。但是我想总结一下我们包括行业里面,内部交流总结。这个资产管理行业,尤其是阳光私募行业,人是很重要。刚才王总也提到,非常重要就是人怎么样去聚在一起,因为人的在这个行业里面贡献度,尤其在阳光私募贡献度远远大过资本。
我们觉得重要还是,一是具有人才,我们要吸引更多大家当然风格一致,这个风格下我觉得最优秀的人才,怎么样具有人才,各家有各家的招,以我们为例给人才提供稳定的生活环境,我们提的固定工资和年底奖金是要和行业平均水平,或者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持平,这一点必须。人才供求关系放在那?财富管理是一个迅速崛起新型行业,需求市场很大,有效供给有限,当然无论如何你得给他提供应有这样一个价格,固定工资让他平时生活就相对比较安定,年底奖金跟他业绩挂钩,跟公司总的营收挂钩。
还有一个,吸引他长期眼光来做投资,长期的眼光来做他职业规划和公司发展要紧密绑定在一起,这是我们股权激励模式。我们已经做过两轮股权激励。我们每三年增值一批,当时大家创业已经有很好的考验,第二次在今年年初完成第二批股权激励,现在有两批,现在目前股东10个人,这个也是根据他贡献把股权给他,将来有更大的贡献,我们老股东退出股权。
我们核心的骨干,职业规划,包括人生财富阶梯增长,跟公司发展紧密绑定在一起。老股东退出股权让给新股东,相当于我退出给他,以相对比较便宜的价格。我们是不是不划算,或者我们这批老股东是不是不划算,没有,我们很开心。因为这些人使得加盟,使得我们股权更有价值,使得长期发展大家更有信心,这一点大家是看到。
无论这个公司发展速度,包括整个人员实力都看到这一点,我们做股权激励的时候,我们老总们都很开心,越来越多有识之士在公司,尤其是工作满三年以后,认同公司文化,公司认同他才加进来。我们第一完成聚拢人才,第二,在聚拢人才以后,给人才创造一个非常好的环境,这个才是他们发挥最大,前面成本都是投入,公司以这么大的投入聚拢这些人才,不是养在那里摆设,希望他们发挥更高效效应。第一,我们有很好的考核这种机制,当然跟公司整体风格相一致,我们研究员从入司开始,从基础研究员就这样要求,做模拟组合也是这样要求,你不能突破下行风险线,如果下行风险线马上降级。使得我们现在有6名基金经理做一个组合,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分工效率很高。
一言堂这种内部情况出现,这是一块。有很好的激励和惩罚机制,如果突破风险线考核降低,基金经理也可以退出。但是如果基金经理表现越大,后期表现越好,增加在公司发言权模式。
二,我们整个公司设立的机制,核心的目标就是让这些人安心投资,面他很好的投融机制。优秀这些人安心做工作,投研这一块公司内部没有?只要把投资做好就可以,其他不用操心。这是我们整体公司规划,运营、制度全部围绕公司核心。
主持人:未来对冲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近,觉得阳光私募发展思路,一定会有对冲基金,对冲基金是私募一个终点。
杨玲:这要看对冲一个定义,因为国外我们有一个也去研究过,国外风险早期肯定是多功。这个收益肯定比较少,长期也运营不稳定,很快这个钱就过去了。利益很薄,他要获得非常好的收益,通过毛利杠杆怎么做?最初对对冲含义。后来,到目前到现在可能也不一定都是这种模式,只要你运用复杂的手段,模型,交易手段完成一个相对低风险,收益稳定性比较不错的这样一个模式,都叫这一块。
所以,我们看到非常高智商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家,或者数学家出身做这一块。实际上,如果你把对冲概念更泛化,只要是每天收益相对确定,收益情况还不错,其实都可以算对冲。这个就是这个概念更泛化,中国的阳光私募肯定这个风险,为什么?因为他要收20%业绩报酬,如果提供是和公募一模一样的一个产品类型,通过做风险收益这种相对收益模式,提供一个产品。对于一个客户来讲,这个选择变的容易?为什么?我肯定选择费率低产品,你说阳光私募确实你能保证这个稳定的行业做的比公募好吗?在相同产品风险。这个不一定,客户应该选择什么?还是追求相对稳定收益,客户应该寻找公募比较好。
变的他只是一部分,不排除。但是如果大到整个行业来讲,肯定必须提供一个不同风格,不同东西,才能够收不同的费用。我只是粗浅理解,因为阳光私募发展时间很短,提供一个不同的东西,我们想法其实做一个绝对回报方向,这是我希望给客户是一个不同的东西。如果说从这个意义来讲,做成对冲基金是一个方向。
主持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