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jpg

肖立见:六方面构建价值导向型的市值管理体系

作者:叶松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时间:2015-05-30 16:33

  

  中证网讯 5月30日,由中国证券报社、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协会、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和新浪网联合主办的“第九届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深交所综合研究所主任研究员肖立见在演讲中提出了构建我国上市公司价值导向型市值管理体系的六方面基本思路:1、促进市值管理以市值创造为出发点。2、以公司内在价值为市值形成基础。3、以提升公司业绩为驱动力。4、以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为宗旨。5、以充分利用市值功能性作用为导向。6、以符合证券市场监管要求为前提。

  以下为肖立见演讲全文:

  我今天要讲的主题是构建上市公司价值导向型的市值管理体系。下面我讲一下构建上市公司价值导向型市值管理体系的基本思路。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是综合性系统性工程,构建市值管理体系,必须考虑多方因素,必须满足各方面的需求,必须兼顾各方面的利益,构建我国上市公司价值导向型市值管理体系的基本思路是:

  1、促进市值管理以市值创造为出发点,没有市值就谈不上市值管理,市值创造是市值管理的出发点,只有通过公司上市,公司资产才能证券化,才能有股票市值。因此市值创造是市值管理的第一要务。

  2、以公司内在价值为市值形成基础。市值是市场公允价值,这种公允价值的高低,波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一定要以公司的内在价值作为市值的形成基础,既不为短期公司高估值的市场规模所迷惑,更不能迎合市场、迎合主力推高股价、操纵估价,放大股市泡沫。

  3、以提升公司业绩为驱动力,影响市值波动的因素,从大的方面来看分为两方面。

  一是外在的市场因素,在公司基本面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公司市值可能随着市场整体估值水平高低的变化而成倍增加或大幅度减少。

  二是内在的公司因素,在市场整体估值水平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的情况下,公司市值随着公司业绩的提升而相应增加或更大幅度增加。只有公司业绩提升驱动的公司市值增加才是持久的。

  受市场整体估值因素变化而增加的市值是不可持久的,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重点应该放在做强、做优、做大上市公司这个层面上。

  4、以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为宗旨,市值既是上市公司资产价格的市场体现,更是公司股东利益的最直接体现,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是上市公司的基本宗旨。

  公司资产证券化是实现公司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第一步,第二步则是实现资产证券化后的市值在公司业绩的支撑下增值,让投资者通过市值增加持续地分享上市公司发展的成果。

  5、以充分利用市值功能性作用为导向。市值除了资产证券化和股东价值市场化功能外,还举行许多有利于上市公司发展的功能。如市值规模影响公司再融资规模,作为影响市值规模的股票价格影响再融资价格和再融资额。市值是公司基本面的综合反映,市值是公司可利用的重要金融工具,在授信、抵押、担保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要重新利用市值各方面的功能性作用,为公司发展多方面的有利条件。

  6、以符合证券市场监管要求为前提,操纵估价、内幕交易、合谋交易,利益输送,财务造假,不当送配等市场不当行为,都会影响公司市值的波动,都是市场监管的重要。

  上市公司切不可利用这些行为从事市值管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必须符合证券市场的监管要求。

  这就是我讲的构建上市公司价值导向型的市值管理体系的6方面的思路。

  下面我讲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具体内容很多,最核心的内容包括五个方面。

  1、市值形成。公司市值形成的方式主要有上市、借壳、配股、增发、送配、并购、重组等。这些都有利于上市公司的市值形成。

  2、市值提升。市值的提升,市值的增加,表面看它就是价格跟股本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我们要提升市值,主要靠公司基本面的改变,比如说提高公司的经营能力、扩大经营规模、打造公司品牌、提升公司业绩、提升公司成长性、提升公司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公司竞争力、优化公司治理、树立公司诚信等。这才是提升公司市值最有效的方式。

  3、市值实现。资产证券化、促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良性互动、提高公司再融资能力、市值二次市场交易、一级市场投资者套现等。这都是市值实现的几个重要方面。

  4、市值利用。怎么利用市值为上市公司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比如说授信、抵押、担保、绩效考核、股权激励、公司营销、形象宣传、股权置换等。

  5、市值关注。作为上市公司,要关注市值的哪些重要节点呢?比如说规模大小、流动性好坏、功能性、市盈率、市净率、市值市场与行业排名、市值分析等方面,这都是市值关注的主要内容。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01004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