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表现呈现四大特点
——访国际金融论坛常务副理事长、IMF前秘书长林建海
2024年已过半,如何看待充满变化的世界经济?世界经济有哪些亮点和挑战?中国经济又将如何发展?《经济参考报》记者最近书面采访了国际金融论坛常务副理事长、IMF前秘书长林建海,请他就这些备受关注的问题发表见解。
全球经济呈现四大特点
“对全球经济来说,2024年将是‘平庸’和高度不确定性并存的一年。”林建海表示。
林建海分析称,今年世界经济表现呈现四大特点。
其一,经济增长速度缓慢且不均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未来几年,全球经济年增幅在3%左右,这低于近二十年来年均3.8%的增长率。今明两年世界经济增长率预计与去年基本持平,此所谓“平庸”。不均衡性也十分明显,一方面,发达经济体增长趋于稳定,但增速继续逊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但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经济体的速度在减慢。另一方面,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表现存在巨大差异。
其二,全球贸易前景有所改善,但长期趋势仍不容乐观。过去几十年中,全球贸易的增速通常高于经济增长速度。但近几年,受经济增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升级和经济碎片化带来冲击等影响,全球贸易增长低迷。IMF分析表明,2023年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量增长仅为0.8%,远低于全球经济的增幅。2024年和2025年,全球贸易的增长预计将回升至全球经济增速,即3%左右,但仍将受制于贸易限制措施和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
其三,从货币政策来看,发达经济体市场利率开始下降,但仍将高于疫情前水平。加拿大央行、欧洲央行和英格兰银行都已启动降息,预计美联储9月开始降息。但从中长期来看,美国短期利率将可能维持在3.0%-3.5%之间,中长期利率将可能维持在4%左右,很难回到低水平。日本央行7月31日宣布加息。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的利率变动将对新兴市场国家的资本流动和汇率变化带来不确定性。
其四,从全球最大经济体美国的表现看,其增长虽然企稳,但问题依然严峻。一是通胀有可能降不到美联储2%的目标水平,迫使利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二是美联储降息过于迟缓而影响经济增长,近期的股市剧烈波动也反映了市场的这一担忧。三是政府债务累累并不断攀升,致使长期利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四是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强化,削弱其经济竞争力。五是收入不平等进一步恶化,社会凝聚力持续下降。
重大挑战和发展机遇并存
全球经济在从新冠疫情和地缘政治风险的冲击中恢复,虽然全球经济没有出现衰退,但短期的复苏企稳难掩中长期的困难挑战。
林建海警示全球经济面对的几大挑战:
——各国债务水平高企,给未来经济发展蒙上阴影。到2023年末,全球总债务相当于全球GDP的330%,十年间已激增100万亿美元。前两年美元升值和美元利率的上调还加重了一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压力以及债务风险。
——世界经济和贸易脱钩的风险加剧。IMF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如经济贸易脱钩大范围出现,对世界经济带来的损害将高达全球GDP的7%,相当于法国和德国经济规模的总和。
——2024年是世界大选之年,全球将有76个国家和地区举行大选,覆盖了全球41%的人口和42%的GDP,政权更迭动荡给全球经济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从近期来看,地缘政治关系和全球安全紧张的局势很可能会持续下去,给世界能源和粮食价格带来高度的不确定性。
林建海认为,从长远角度看,低劳动生产率、人口变化带来的影响、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加剧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也都构成对未来经济发展的挑战。
不过,全球经济发展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新科技正以人类前所未见的速度迅速发展,“新制造”产业以及前沿科技将为未来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一批颠覆性的产品和技术将重塑生产、工作与生活方式,为全球经济带来新的突破与发展。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推动产业互联网的成熟,将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也为经济增长开辟了广阔的潜力。
中国经济仍具韧性和活力
国际机构今年以来相继提高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IMF最近也将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5%,表明中国经济展现出较强的韧性。
林建海认为,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发展前景广阔。在林建海看来,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是中国经济中长期向好的重要保障。从人力资本方面看,中国有受过良好教育和专业训练的劳动力队伍,未来若干年,中国将继续享有人才红利带来的优势,中国劳动力供给仍有增长空间,中国的产业升级和科技进步仍有广阔空间。从国际比较看,中国服务业和中国城镇化都有较大发展空间。
林建海建议,及时且有力的政策支持将有助于提振信心和加快调整进程。应对外部环境恶化,则需要更高水平和更深度的开放。从中长期来看,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中国经济面临的紧迫任务,也是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保障。IMF研究显示,若采取有力的结构性改革措施提高劳动生产率,中国的增长潜力可进一步提升。